□□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胡今天胡云鹤
3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女生张瑜彬合上电脑,长舒了一口气。她给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先生发出了一封斟酌良久的电子邮件,邮件是一篇关于印度农村信息传播的调查报告以及自己近半个月印度之行的总结。
困惑:想去看看“信息村”
2010年暑假,张瑜彬在世博园亚洲最佳案例馆做志愿者,她对其中的印度旁地切里(Puducherry)馆产生了兴趣。馆里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旁地切里有个“信息村”,志愿者将各种实用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播给村民。3个月后,72岁的布鲁斯先生访问华中农大时,担任翻译的张瑜彬谈到对乡村信息传播的困惑。布鲁斯欣喜地说,他正好有关于“信息村”的报告,并送给她两本厚厚的书,告诉她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看完书的当晚,张瑜彬失眠了。“信息村”到底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她决心去印度看看,并给布鲁斯发了邮件。几小时后,布鲁斯便回复邮件,给予她很大鼓励:“中印需要更多交流,你可以发挥作用。”
惊喜:见到斯瓦米纳坦爷爷
2月18日,并无多少国际旅行经验的张瑜彬,揣上400美元,拎着三大包塞满了方便面的行李,独自登上了飞往印度的飞机。飞行、转机、等待……在途中遇见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惊讶地问她:“你一个人么?”“你不害怕吗?”张瑜彬总会微笑着答道:“我可没考虑这么多,就是想趁年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经过旅途中的几次有惊无险,她终于顺利地到达了印度。
印度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前往印度南部金奈市的斯瓦米纳坦研究基金会(MSSRF),这家基金会所支持的科研机构主攻领域就是农业信息化推广。基金会的研究人员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中国武汉的女孩。
在斯瓦米纳坦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中心,一位胡子花白的长者注意到了张瑜彬的到来,并向她和蔼地挥手致意。让张瑜彬意想不到的是,老人就是斯瓦米纳坦(Swaminathan)本人,身为植物遗传学家,斯瓦米纳坦博士对印度农业的复兴贡献巨大,被尊称为“绿色革命之父”和“生态经济学之父”。尽管会面只持续了短短的30分钟,张瑜彬临走时,斯瓦米纳坦说了一句让她印象深刻的话:“农村的进步会推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应该联合起来,为农村的发展倾注力量!”
行动:用微笑传递中国文化
张瑜彬来到金奈的乡村知识资源中心,希望了解各种信息资源怎样从金奈传播到旁地切里镇,再辐射到下面各个村。可是中心人员不愿意为这个“不明来历”的中国姑娘做介绍。
张瑜彬反复微笑着说明意图,还送给他们中国剪纸、书法作品,用真诚的微笑和工作人员逐渐建立起了友谊,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详细介绍了硬件和软件建设情况,并让她通过网络终端与乡村的孩子、渔民进行远程沟通,还派了志愿者陪她到农村体验信息传播效果。
还没来得及回味在金奈市和旁地切里镇的见闻,张瑜彬就匆匆赶往了下一个目的地——印度洋沿岸一个以渔业养殖为主的村子,这个村子是印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之一,正是之前她在斯瓦米纳坦见到的那个“蓝色电视盒子”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农闲之余,村民们早早地来到村里的乡村知识资源中心来瞧瞧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女孩。“中国很发达吗?”“中国人民生活得好不好?”“中国的农村是什么样的?”“中国人怎么看印度?”好奇的村民们将张瑜彬团团围住,似乎想从她那里更多地了解关于中国的情况。
在乡村知识资源中心,一位印度农业大学的教授退休之后就在这个村子住了下来,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除了常驻农村的科学家,印度农业部每年都会安排五至六次农业专家下到农村做技术指导。
这里农村信息传播设施的先进程度更让张瑜彬感到惊讶。印度农业部、农村开发部和信息技术部之间有专门的网络系统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乡村连接起来,仅玛哈拉斯特拉邦一个地区就有70个村庄实现了互联。在斯瓦米纳坦基金会里,张瑜彬就是通过印度国家农业网络系统与村里的孩子们在网上见面的。平时,村民们就是利用这台终端与专家们及时沟通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了这台终端,农民们可以直接与农业专家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30/16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