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茸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防治困难。目前所用的化学农药多数要求在盛花期施用,意味着农民要钻进密密匝匝的油菜地里打药,劳动强度之大不必说,有时挽回的损失还没有新造成的损失多。
然而,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3月26日,记者从在湖北武汉召开的行业科研专项滚动项目“油料作物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讨会上获悉,经过三年多的研究示范,该项目初步建立了利用生防菌盾壳霉轻简化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技术体系,并在湖北和江西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
项目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道宏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优点是在始花期和初花期利用生防菌防治,而不是盛花期,别看只提前了十来天,但这时油菜还未封行,下得去脚,因此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相比化学农药,生防菌盾壳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
据介绍,菌核病在我国各油菜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其中在长江中下游种植区域发病尤其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5%-30%,严重发生年份可达5000-6000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50%-60%,损失量达18万吨,占油菜病虫害总损失量的60%。除了油菜,菌核病菌还可以危害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等作物。
“目前菌核病防治的最大难题是,当农民看到发病的时候,要防治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该技术的另一突破就是建立了油菜菌核病早期诊断技术。”姜道宏对记者解释道,“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最佳时期是花期,但这时候病菌只是潜伏,症状不明显。过40天后,症状才会全面显露,并杀死植株。早期诊断可起到提早防治,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已在8个区域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1729万亩,带动相关标准化生产农户近3万户,节约成本可达70元/亩,增产幅度可达22.4-71公斤/亩,获综合经济效益5亿元。
湖北省武穴市植保局郭局长告诉记者:“该技术在全市42万亩油菜中进行示范推广,防治有效率达到60%以上,每亩可减少损失35公斤,农民期盼着大面积推广。”
据姜道宏透露,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化菌剂销售,国内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在技术上也没有问题。“十二五”期间,该项目将继续研究、示范和推广油料作物菌核病高效、安全的轻简化防控技术,力争项目区油菜菌核病防效达到60%以上,建立可用于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产品,创建以盾壳霉为主体的系列产品,建立轻简化施用盾壳霉的技术规范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30/16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