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应对严重旱情挖潜旱作农业


甘肃陕西抗旱促春管保春播—— 应对严重旱情挖潜旱作农业

  □□本报记者买天

  近日,记者跟随农业部调研组赴甘肃、陕西两省部分地区,察看当地抗旱情况,了解春管春播进度。面对当前严重旱情,甘肃定西、天水和陕西宝鸡等地,积极采取科技抗旱措施,大力挖掘旱作农业发展潜力,所到之处,各地春耕备播动员早、起步早、行动快。

  旱情持续并呈加重趋势

  三月初的陇原大地,春寒料峭。3月6日,记者来到甘肃省受旱较重的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水,这里凡是裸露的土地,走过之处,脚下就会扬起浮土。有些干土层厚的地方,脚踩下去,浮土能没过鞋面。“因为持续干旱,土壤底墒不足,目前旱情还在不断发展。”安定区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雨量只有380毫米左右,冬春连旱已成常态,常因春旱而无法适时播种,或在农作物生长的需水关键期发生“卡脖子”旱,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靠打井几乎打不到地下水,即使能打出水,也都是苦咸水。

  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农民李献林对记者说:“好几个月都没降水了,地里旱得厉害。2月底下了两场雪,但这点降水根本不能缓解旱情。眼下,村里人吃水都比较困难。”

  去冬今春以来,甘肃、陕西两省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特别是甘肃中部地区和陇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越冬农作物受到威胁,并给春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50万亩,约有75万人、60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2月底,该省虽出现两次降雪过程,但目前中部地区旱情仍未缓解。三四月份,甘肃省大部地方降水仍然偏少,而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农作物陆续进入返青期,全省旱情可能呈现持续加重的趋势。

  用科技补足旱作农业短板

  在干旱地区,面对旱情,发展农业生产能否有所作为?答案是肯定的。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的梯田坡地上,记者看到,去年秋天覆盖了地膜的田块,“白茫茫”的从高山坡一直延伸到川底,景象十分壮观。

  与此同时,在一些田块里,农民们正在进行早春顶凌覆膜劳作。

  “从2006年起,我就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了,由于保墒效果好,玉米增产十分显著。”正在地里进行顶凌覆膜劳作的小岔口村农民王成涛对记者说,“不用不知道,全膜覆盖要比以前采用的半膜覆盖技术效果好多了。由于对田块表面进行完全覆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土壤里的水分,而起双垄要比平地更能积蓄降水,这样就能在发生旱情时,保证农作物能出苗、出好苗。看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带来的好处,目前村里的农民对采用这一技术积极性很高。”说完,王成涛一边拉膜覆盖,一边喷洒除草剂。由于许多地块尚未完全解冻,机械作业还不能大面积展开,因此,为了抢抓时机,许多农民目前都采取人工覆膜作业。记者看到,尽管裸露土地十分干燥,但覆盖了地膜的土地,其膜下挂满了水珠,有效抑制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李福用仪器测量田块土壤墒情,膜下土壤含水量达18.5~26.5%,而田边干土内含水量仅为7.9~11%。据了解,土壤含水量达15%以上就可以栽种作物了。

  “夏粮不行种秋粮,大秋不行种小秋,小秋不行种点菜。”李福向记者说起以前被动抗旱搞粮食生产的艰难。而如今,综合集成技术在抗旱生产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大丰收的目标。因为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因而在科技抗旱生产中积极性很高。据悉,今年甘肃省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00万亩。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甘肃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近七成。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和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用科技手段来补足旱作农业短板,使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对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评价说:“甘肃省走出了一条防旱避灾、稳产高产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新路子,从半膜覆盖到全膜覆盖,从平铺再到双垄,可以说全膜双垄沟播等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突破,值得大规模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降水 冬小麦 玉米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