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克)近年来,贵州省在将“粮食增产工程”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同时,大力发展“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稳定粮食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地保障了本省的粮食供给,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自豪地对记者说:“10年来,贵州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项目的实施,保证了省内的粮食自给,成为贵州农业发展最为光彩的一笔。”
如何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供给?贵州省农委副主任吴承斌回答得非常干脆:粮食高产创建,集中力量、集约资源、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带动了全省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当记头功。
近10年来,贵州省通过多种措施狠抓粮食生产安全,自1999年以来,贵州初步实现农村人口粮食自给,从2004年开始,贵州省探索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并逐渐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
2010年贵州省在全省9个市(州、地)84个县投入5000万元,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实际完成面积1039.08万亩,与项目实施前三年相比,总计增产粮食63.4万吨,为大灾之年全省粮食增产基本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其中贫困地区增产粮食44.59万吨,人均增产水稻38.47公斤、玉米40.15公斤。
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贫困乡镇粮食的科技水平,增强了农户科技意识,起到了“造血”的示范作用,为贫困地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为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贵州省还在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广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水稻旱育稀植等技术;重点推广适于贵州生态条件的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促进品种优质高产化、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边远贫困山区延伸。
据了解,2010年贵州省财政和各示范点累计投入2800多万元,建立107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万亩连片示范区),在去年年初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高产创建示范区仍实现了单产、效益、生产能力三个提高。经专家测定,高产创建项目共计增产粮食15.37万吨,增产油菜1.57万吨。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项目县2010年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和总产提高。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优化品种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土地产出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水源供给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加工增值能力等“五个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21/16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