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名村支书代表快语话“三农”


三名村支书代表快语话“三农”

  □□  本报记者 王瑜 文/图

  刘会莲、陈分新、杨丰岐,虽然分别来自陕西的渭南、汉中和陕北,却因同为村支书,同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格外多。这不,3月6日中午吃完饭回到房间,刘会莲就开始打电话:“快点过来讨论讨论建议。”

  农村幼儿园建设、农村巷道硬化、发展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今年,刘会莲带来的建议全都是关于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的,话题也自然从这里谈起。“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师资和安全是个问题。娃娃能吃饱但吃不好,冬季也没有取暖设施,收费还很

  高。”一见杨丰岐走进来,快人快语的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同堤坊村党支部书记刘会莲就说起来,“我看最关键的还是钱。只要有钱,环境卫生能处理,文化广场也能办起来。”

  刘会莲的话引起了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的共鸣。“现在农村幼儿教育,也都集中到镇上,可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孩子到乡镇上上学,家长起码有一个人要跟着到乡镇上去照顾,加重了农民负担。”

  他提议说,“前些年每个村都建了一个学校,学生集中到镇上上学后,校舍就空置起来了,应该利用起来,用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年幼儿童教育。”

  陕西省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认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还要有人。“现在农村民办幼儿园里请的都是高中毕业的女娃娃,和公办幼儿园还是有差距。”他说,“我考虑还是个机制的问题。为什么农村的卫生、教育事业没人愿意去?条件啊,待遇啊,各方面都不行。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边远山区工作,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等过个一两年都懂了也到走的时候了。这对农村教育、医疗事业发展都不利。我想能不能采取委培的方式定向培养村里自己的大学生,定向培养,定向安排。父母在,有工作,这些人是搬不走的。”

  听到这里,一直在窗边背手溜达的杨丰岐说:“不光是幼师和卫生员,村干部也一样。村干部面面都要管,邻里矛盾要管,经济发展要管,就是自己家的事没工夫管,加上村干部补贴低,来回交通费、通讯费都要自己出,我现在都培养不下接班的人。应该建立好的机制让村干部安心干事。”

  “对,现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越来越多,要建立一个激励机制,才能吸引年轻人来做村干部,才能为农民干事。”刘会琴接上话茬,“在渭南地区,工作10年以上的书记、村长年满60岁以后,每月只有20元补助。如果能比照公务员给优秀村干部一个待遇,解决养老问题,其他村干部干工作也才有干劲。”

  从农村教育到医疗卫生,从留住人才到农田水利,从新农保到新农合……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半,问题越讨论越多,思路却是越来越明确。“这些年来政府不断出台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为什么农民还是想进城?因为城里的教育、医疗、信息服务还是好。应该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发达地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贫困山区是点把阳光也灿烂不起来,最希望的是阳光普照。”陈分新话音刚落,刘会莲和杨丰岐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温总理的报告把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特别把农民这块写得特别具体,连我们没想到的都写进去了。”刘会莲总结说,“一句话,领导重视,钱能落实,质量第一。”合上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好修改了无数次的建议,三人各回自己的房间为下午团组讨论做准备。“记得穿正装。”“记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喷灌 总结 信息服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