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本报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核心主题,与“十二五”规划也是一脉相承的。报告以农产品供给为轴心,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其一把如何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放在2011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在目前全球粮价高涨的大背景下,如何阻隔国际粮价暴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以及消减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干旱等不利生产预期的确是头等大事。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条就是有关物价稳定的,而在所有物价稳定工作中最难最基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由于粮食是基础性产品,粮价如果快速上涨,会带动其它相关产品的涨价,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报告开出的“药方”是增加生产,只有产需平衡了,宏观调控政策才能有效。报告提出要继续强化前几年有些放松的省长“米袋子”与市长“菜篮子”工程,要求大中城市一定要确保基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增加本地鲜活产品生产,这对近年来因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郊区菜田被大量侵蚀占用是一个回补。只是如何强化监督耕地数量还需要各地进一步细化,比如是不是可以按城市人口数量多少来确定一个基本的面积,以防止部分城市走形式?以此基本标准来提高监管的约束力与可操作性。
其二是近万亿的“三农”投入增幅较大,令人鼓舞,但还应更给力。今年中央拟安排“三农”投入9884.5亿元,接近万亿,比去年增加1304.8亿元。
这基本上顺应了中央过去提出的每年涉农资金新增千亿元的目标。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财政支出5.436万亿元,我国目前城市化率47%,农村人口占一大半,再把那些在城市打工但还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算在内,近70%的农村人口,目前只占到总财政支出的不足五分之一,未来还应该继续大幅度增加,才能够缩小目前城乡巨大的公共品服务差距,向国家提出的城乡人均公共品服务均等化目标迈进。
其三涉农投入的方向也有比较大的转变,未来新增投入要向承担基础性、重要性高但比较利益低的粮食主产区与种粮大户倾斜。过去“三农”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补偿过低。我国实行的低粮价政策,使承担主粮生产的农民在所有农产品中所获利润最低。如果单纯地从比较利益出发,农民们应该选择改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前两年金融危机后一些新生代农民返乡务农,第一件事就是不种粮食,改种蔬菜或搞养殖业。如果农民们都这样做的话,国家的口粮安全将遭遇挑战。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粮食单产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而为了国家的整体经济稳定,粮价也不可能有大的涨幅。在这种困局下,种粮农民的收入就一直难以提高。某种程度上来讲,种粮的农民在为国家低粮价战略作贡献。如何吸引农民留在家里继续种粮是一大难题,所以这次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新增加的涉农投入补偿重点要向主产区、重点品种、种粮大户倾斜。另外现在由于取消了农业税,种粮大县一般也是财政穷县,为了激励这些地区继续从事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中央财政也加大对粮食、油料与生猪大县的财政转移力度。这种调整方向的确太有必要了,是一个正确的信号。未来应该大大增加粮食主产区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补贴,让农民在家种粮与外出打工的收入不要像现在拉得这样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07/13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