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倾斜政策外,向基层、向一线推广人员倾斜是推广研究员评审的另一亮点。县乡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场所,为此,在推广研究员的评审中,加大了县及县以下农技推广机构推荐指标数的比例,规定各省区市县及县以下申报人数不小于本省区市推荐指标数的40%。
今年48岁的魏昭智是甘肃省民勤县的一名农技员,长期从事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工作。他的“作品”大多不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而是实实在在“写在田间”。多年来,他已在全县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48项,其中有28个新品种、13项新技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他还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农技培训850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1.6万人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6年12月,魏昭智被评为推广研究员。
像魏昭智这样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虽然发表的论文不多,承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的机会也少,但他们在生产一线勤学实干,业绩突出,贡献明显。“所以,我们明确要以推广业绩和贡献为推广研究员的主要评审标准,尤其是那些尽管没有重大科技成果奖励,但其研制和开发的适用技术被广泛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他们的成果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农业部人事劳动司有关负责同志说,“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符合农技推广的实际。”
把真正有水平的人选拔出来
实践证明,只有保证推广研究员的评审质量,把真正有水平、有业绩、有能力的人员评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好事办好。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推广研究员的评审过程中,农业部设立了严格的评审条件,如对申报人员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专业理论能力等进行明确规定,并要求评审委员会和专家组原原本本地对照执行;为使各地更好地理解、掌握推广研究员的评审政策、申报要求等,在每次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通知印发后,农业部都会举办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培训班;为提高评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断完善评审标准,健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了配套科学的评审制度……
通过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20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的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队伍。截至目前,全国取得农技推广研究员资格的共有6965人,从分布单位看,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5900人,占84.7%,非推广机构1065人,占15.3%。从地域分布看,西部地区和东北工业基地共有3485人,占50%。从专业分布看,种植业类专业4318人,占62%;养殖类专业2155人,占30.9%;工程类专业492人,占7.1%。从历年评审结果看,一批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评上了推广研究员;从队伍结构看,推广研究员的年轻化程度和学历逐年提高;从业绩贡献看,获得重要科技成果和奖项的人员越来越多,专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人才是关键。推广研究员是农技推广战线的带头人,是农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这一群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我国持续增长的农技推广需求对推广研究员的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有必要在保证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评审人数,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进程中发挥更突出的支撑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26/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