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神农与后稷——中国农业的肇创者


神农与后稷——中国农业的肇创者

  穆祥桐

  关于农业的起源问题,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中国汉族地区较为集中的是关于神农和后稷的传说。

  神农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也即中国最古的农神。关于神农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说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即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耒耜,是神农发明的。战国时的尸佼最早叙述了神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谓之神。”这一记载正是对农神的描述。到了汉代,神农对于农业的贡献,在文献中表现得就更为具体而突出了。司马迁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他:“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应劭说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农厚若神。”《初学记》引《逸周书》说:“神农作陶冶、斤斧、锄耨。”《新语·道基》说神农“教民食五谷”。《管子·轻重篇》说:“神农氏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以上文献表明,至汉代,人们将我国原始农业的成就,都集中在了神农的身上。神农作为中华农业文明的始祖,他首先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开始了谷物的栽培利用,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他对于农业气象及土地利用等方面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在神农时期,中华文明迈向了农耕文化的阶段。

  后稷是中国古代文献上最早记载的具体农业生产人物。在《诗经》和《史记》中对他有着详细的描述。《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这段记载虽然仍有神话传说的痕迹,但对于后稷的农业生产活动表现得更为细致具体了。它反映出后稷生活在尧、舜时期,是周人的祖先,为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农官。后稷出生在有邰(今陕西杨凌境内),后人纪念他尊他为“百谷之神”。陕西武功县旧城门外筑有“教稼台”。由于后稷是中国历史上文献上记载的第一个传播农业知识的人,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于右任等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时候,就把校址选在了陕西武功(今杨凌区)。在今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区,新建了一个教稼台,上面有后稷的雕像,用来纪念中国农业生产的肇创人物、农业教育的第一人——后稷。《诗经》中对后稷的农业活动记载得更为详细。如《大雅·生民》中说后稷:“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遂遂,麻麦蒙蒙,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褏,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维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鲁颂·閟宫》中还有:“赫赫姜原,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向之绪。”在这纷纷的赞扬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后稷教民种植的作物有大豆、粟、麻、甜瓜、黍稷、麦、稻等多种农作物,而且在这些作物栽培中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其中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同的收获期。

  在黄河流域还有不少关于后稷的传说和历史遗迹。在山西稷山县和万荣县就有两座稷王庙。传说后稷死后,天下的人都来送葬,有的给他坟上搬石头,有的给他坟上覆土,结果堆出了一座山,这就是稷山县的稷王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谷雨 原始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