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薄膜变成“救命膜”


    □□本报记者吴晓燕实习生李为亮

    2月13日,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高陵村,几位村民正在田间铺地膜,农业部抗旱促春管工作组成员张辉走上前询问村民覆膜情况。村民杨建业告诉张辉,覆膜后,土壤湿度大大增加,即使现在大旱的情况下,他家的这100亩玉米仍将获得丰收。听杨建业这样说,张辉连连点头,并称赞道:“看似普通的塑料薄膜,在旱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变成了村民们的救命膜啊。”

    丁沟乡郝川村是会宁县最大的秋覆膜示范点,玉米秋覆膜面积达到110万亩。丁沟乡党委书记董青凤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这一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抗旱增产情况:“一亩覆膜的土地最高能产1600斤玉米,但是如果没有覆膜,在这么旱的情况下可能面临绝收,因此村民们非常接受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特别重视在秋季土壤墒情好的时候开展覆膜工作。”

    近年来,由甘肃农业科技人员创造出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被大力推广使用,其明显的抗旱增产效果,使甘肃粮食连年稳定增产,此次这一技术又被农业部专家组制定的《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中列为西北西南地区抗旱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到目前,甘肃已超额完成秋覆膜玉米517.6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农业新技术 塑料薄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