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孙连久 实现工厂化育秧实施一条龙服务
河北农垦柏各庄农场第八农场职工孙连久,筹资建设的工厂化育秧基地,为当地2万多亩水稻提供了质优价廉的苗源;他发起成立的“久田农机合作社”给周边2000多户稻农提供机插秧、机收割的“一条龙服务”。2010年,孙连久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从“秧田连轴转”到“大棚流水线”传统的水稻生产,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每逢初春农忙季节,种粮农工都要忙得不可开交,先是顶着料峭春寒,打荒平耙、制作秧床,然后播种、覆膜育秧,随后还要起苗移插,一天到晚连轴转,这让承包大户孙连久伤透了脑筋。在认真钻研、吃透技术的基础上,2010年孙连久利用流转后的连片土地,在八农场小戟门村承包了140亩土地,先期投资100多万元,着手建设了育秧大棚22座,亲手调配盘育营养土,投资10万元添置了一台先进的秧盘自动播种机,从放秧盘、添营养土,到控水控种,再到制成码放,只需要六七个人,整个育秧场面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水稻工厂化育秧,一是省水,每亩用水15-20立方,比传统水育秧节水90%;二是省地,每亩可供200亩秧田使用,全场的5万多亩水田只需300亩秧棚就能解决;三是省时,采用大棚育秧,恒温保湿,基本不受气候变化影响,成苗期大大缩短,能连续完成三荐秧苗的培育;四是省钱,大棚育秧后水稻种植成本由原来的每亩230元,下降至每亩140元。目前,与孙连久“工厂化育秧基地”签订委托育秧合同的粮农200多户,人们对这种育秧模式越来越认可。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
2010年初,在农场党委的扶持下,孙连久与其他四名农工联合出资320万元,注册成立了“久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借机又添置了五台大型插秧机,面向全柏各庄农场提供土地深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施药等订单式服务,当年收入50多万元。通过“久田农机合作社”,普及机械化作业,不仅为孙连久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逐渐使农工的腰包鼓了起来。
孙连久改写了传统育秧的历史,推动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服务范围由八农场当地,扩大到唐海镇、十农场、三农场、南堡、丰南、天津等地,直接带动50多人创业就业,间接影响数万名农工通过科学种田致富增收。
2011年,孙连久又计划引进水稻新品种“月光一号”,发展生态无公害种植,预计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并且新上大米精包装生产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信,在国家支持“三农”的大好形势下,孙连久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一定能够带动更多的农工,共同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赵全乐孙仕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15/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