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区域品牌建设引领杭州农业转型升级


以区域品牌建设引领杭州农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

  杭州人多地少、农业发展地域空间极其狭小,要想依靠面积、产量取得农业竞争优势十分困难。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杭州已有了扎实的基础:截至2010年底,杭州农产品已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其中余杭径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另外有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已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申报。

  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方面,杭州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70万亩,建成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6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0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54家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内容写进“十二五”规划,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杭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明显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区域品牌“金字招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像西湖龙井茶、杭州竹笋、萧山萝卜干、余杭径山茶、临安山核桃、千岛湖有机鱼等等,大多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当地气候、地理、文化、习俗多年融合积淀的结果,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核心的资源。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就是要把这个资源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以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突出自己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形象,使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整合产业产品资源,打造区域品牌“航空母舰”农业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带动上游、下游、平行产业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按照“全价利用,跨界发展”的思路,发展跨产业、多功能、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在品牌的深度开发、跨界开发和生产系列产品上下功夫,全方位占领市场。

  集聚地域优质资源,构建区域品牌“杭州大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仅可以是某个优势特色产业、某系列农产品的品牌,也可以是涵盖多个产业、多个产品的品牌。“杭州大厦”作为我市百货零售业的第一块牌子,汇集了6.5万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百货业单店销售、利润和纳税第一,超过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第一八佰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可以走这条路。依托已初步形成的农业块状经济结构,建立联盟标准,培育一批科技农业区域品牌、综合农业区域品牌、物流农业区域品牌、总部农业区域品牌、休闲农业区域品牌等等。

  完善保障支撑体系,优化区域品牌建设环境一个是科技支撑体系。要千方百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科技服务,加大对生产经营人员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是质量标准体系。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标准和联盟标准,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护身符。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建设,为提升区域品牌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此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区域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

  牌的档次和产品质量。

  再一个是商标注册维护体系。商标注册维护和合法利用要相互结合,保护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核心利益。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组织要自觉担负起(集体)证明商标注册和维护的职责,成熟一个,注册一个。对滥用、错用、冒用商标使用权的行为进行打假维权,让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形象。

  链接

  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现下辖15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629.14万。杭州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崇山峻岭起伏,中部丘陵河谷相间,东部水网平原广阔,构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格局。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杭州农业。当前,杭州农业正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轨。重点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粮油、生猪等传统产业。2009年,杭州农业总产值288.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农业发展 山茶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