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十一五”质提量增
本报讯(记者夏树)“十一五”是农业大省安徽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五年,是安徽农村生产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农业发展支撑条件极大改善的五年,也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突出标志:上了三个台阶,实现四个缩小。
三个台阶:一是粮食产量从500亿斤上升到600亿斤。二是农民收入先后迈上3000元、4000元台阶。三是农产品加工值由1000亿元跨上3000亿元的台阶。
四个缩小:一是粮食单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特别是小麦单产由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3公斤/亩,提高到2010年超过全国水平18.6公斤/亩。二是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十一五”的前4年,年均增速14.3%,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三是农业因灾减产的波动性缩小。特别是2003年之后随着大规模治淮工程的实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波动性大为降低。四是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缩小。
这“三个台阶”和“四个缩小”充分表明,安徽农业发展从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质的提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生产发生了新的很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高产创建的新路子。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很大变化。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00个。在一产就业的人员大幅度减少,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数在上升。
农业产业布局发生新的很大变化。一方面,对21个农业产业进行了优化布局,另一方面,逐步培育壮大了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逐步形成,比较效益和特色经济发展日益扩大。
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很大变化。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89亿元的14项治淮骨干工程,对1330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累计投入近4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20多万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