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释放磁吸效能


长寿现代农业园区释放磁吸效能

  □□本报记者邓俐庞搏

  2010年5月18日,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重庆长寿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正式起航。打造一座座“园艺工厂”,以工业的方式提速现代农业,是长寿区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半年多来,种植园区的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快马加鞭。17家企业先后抢驻园区,签约投资总额达到了9.23亿元,种植园区正逐渐成为农村吸引城市资本的重要载体。

  轰隆隆的推土机正在加快平整地块,几辆来往穿梭的挖掘机正忙着挖沟建园,数十名村民则在已经平整了的土地上加紧打窝定植果树……这是记者近日在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和村的尚蔬坊晚熟柑橘果园基地看到的一番热闹景象。

  不仅保和村如此,在双龙镇飞石村,记者遇到了正在忙着指挥工人搭建1000亩设施蔬菜大棚的农业企业老板袁东升。他告诉记者,1000亩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将在今年2月份之前全部完成,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600余万元。

  “长寿现代农业种植园区自开园以来,已引进了澳门恒河、北京冬润、浙江森和、东莞岭南园林、山东泰华等多家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而农业园区也正逐渐成为长寿统筹城乡发展中,吸引城市资本的吸铁石。”长寿区副区长申雄介绍。

  产业升级:农业步入“园艺工厂时代”

  果林间,竖立着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灭蚊灯;树干上,张贴着一块块的捕虫黄板;树叶上,一种名为捕食螨的小虫子专门负责捕杀新生的害虫——这是澳门恒河果业保和橘园里2010年开始应用的一种立体化物理和生物防虫技术。

  “这样的技术不仅减少了使用农药的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柑橘更加安全可靠,符合绿色要求。”橘园技术负责人张利说。记者站在高处一眼望去,硕果累累、染翠点红的1000多亩橘园连成一片,棵棵橘树纵横排列成一条条整齐的直线。尽管离采摘期还有月余时间,但枝头上一个个已婴儿拳头般大小的W·默科特橘子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橘红色的诱人光芒。

  管理员摘下几个,热情地让大家品尝。记者剥开青中泛红的橘皮,掰下晶莹剔透的橘瓣送入口中,酸酸甜甜,已经“味道好极了”。果园负责人透露,2010年上半年,这片园子的果子在欧洲市场卖到了16元一斤。

  相比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无处不在。

  蔬菜产业上,除了地膜、小拱膜等传统技术外,钢架大棚、喷滴灌、无土栽培、集中温室育苗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柑橘产业方面,结合长寿地域特点,现代农业种植园区统一向晚熟柑橘品种迈进,默科特等国际上领先的一流品种成为种植的主流。打窝定植、测土配方施肥、营养液管道传输、物理加生物防治等,新兴技术的大量应用无疑让长寿柑橘成为了一张独特的名片。

  除了对科技成分的选择,规模档次也是企业入园和园区建设的重要门槛之一。

  长寿区农委主任张国轩介绍,长寿现代农业种植园区建设从一开始就坚持“园区式发展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按照农田标准化、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科技化、功能多元化标准全面推进园区建设。统计显示,邻封、双龙、龙河三镇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超过10家,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一个个农业企业的生产基地俨然一座座农业工厂。

  张国轩告诉记者,高标准、高门槛增加了长寿农业园区的吸引力,目前,数十家全国各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多次联系,明确表达了入园愿望。

  规模发展:抱团闯市打造产业集群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中欧农业研讨会暨百家中外企业投资农业重庆行活动中,长寿区农委副主任苏治泉向与会代表推介该区35万亩、年产30万吨的晚熟柑橘项目。

  苏治泉发言结束刚落座,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驻中国首席代表胡定寰教授便走到他跟前:“我可以牵线,帮助你们把晚熟柑橘销往北京的各大超市。”他告诉苏治泉,长寿的晚熟柑橘是一个好产品,而且如此规模庞大的集群化产业完全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他十分看好长寿晚熟柑橘的市场前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柑橘 蔬菜 大棚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