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四大机制”提振园区建设
“今年两个大棚西葫芦就挣了20000多元,要是五年前想挣个3000元也比较难。”说起设施农业带来的效益,江苏东海县桃林镇农民张云发感慨万千,田地还是这些田地,收入却是成倍地往上翻。近年来,东海县围绕“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扶持机制,坚持以万亩园区建设为标准,千亩连片特色基地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村为带动,推进全县农业蓬勃发展。2010年以来,全县新增设施农业4.4万亩,总面积达到23.81万亩,年产各类农产品140万吨,产值过百亿元。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打造金融支农“东海模式”
该县坚持金融与“三农”联姻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符合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金融支农模式,推广了“县乡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农户”五方联动的金融支农模式,破解了农民增收致富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该县还先后开展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试点、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试点,农村“阳光信贷”试点、“惠农卡”试点等。这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推出及时解决了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种养殖户的资金问题。今年以来,该县投放金融支农资金1.2亿元,财政贴息贷款达260万元,撬动各类资金投向“三农”近5亿元。仅东海县信用社就带动全县800多户农民发展鲜切花产业,新建鲜切花大棚280栋。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打破农业发展土地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私自流转土地或代种等现象及其由此引发的矛盾在各地屡见不鲜。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东海县把土地流转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进现代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今年6月,该县还在山左口乡挂牌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县财政拿出300万元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因地制宜采用“固定回报、保底分配加浮动分红、按实际收益按股分红”等入股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入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符合标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给予新流转土地每亩补贴100元,对于流转期限较长的,实行流转收益分年段递增。
目前,该县已在全县农业开发项目区建立了驼峰八湖生态农业、山左口左庄花卉、桃林七埝晚秋黄梨、石榴湖西生态园等40多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先后成功流转土地5万多亩,集中规模发展高效农业。
创新农业保险机制,搭建农业保险新式“平台”
为了保障全县农业阔步发展,该县还构建出县乡村“三级”联动农业保险机制,在乡镇农经服务站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在各村委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并在去年参保品种的基础上将高效农业列入参保范围,参保品种涉及水稻、小麦、玉米、高效农业等几大品种。目前,全县乡村两级农业保险服务站点已达到350多个,支付赔偿金1293.22万元,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创新目标考核机制,增添农业发展新“动力”
该县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力求做实做细,将目标考核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正确定位高效设施农业的建设目标。此外,还逐渐细化督查方式,由县重大事项督查办公室对各乡镇、各部门组织领导、规划方案、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农业招商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将推动发展高效农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张开虎 吴建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0/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