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鲁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科学合理地确保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提高粮食经营效益,是新时期政府宏观调控的新课题。江苏省农委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研究员王龙俊以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连续多年对小麦生产成本收益的系统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权威资料,对小麦生产潜力与能力、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做出了分析研判。他在前不久召开的小麦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小麦种植综合效益有所提高,但效益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补贴收入成为种粮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因此,科学制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意义重大。
小麦种植综合效益有所提高,但农资、农本涨幅与产量、价格提高同步,效益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研究表明,2001~2010年江苏小麦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生产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由2001年的160.84元上涨到2010年的316.84元,10年涨了156元,平均占总成本的59.66%且基本稳定,年增长率与总成本增长保持同步;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由2001年的67.34%上升到2010年的74.18%,平均为71.48%。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作业费等,其中化肥费占比最高,平均为38.61%,其次是机械作业费,平均占比26.83%,种子费用的平均占比为14.41%,农药费占物质与服务费用比例最低,平均仅占7%。江苏小麦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由2001年的78元上升到2010年的110.27元,但占比呈下降趋势,主要缘于免耕技术和机械化作业,10年减少了1.77个工。劳动效率大幅提高,每工的现金收益由2001年的21.04元提高到2010年的90.33元,年增长率高达17.57%。
补贴收入成为种粮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江苏小麦新世纪以来每亩净利润由2001年的50.22元提高到2010年的179.21元,年增长15.18%;每亩现金收益由126.23元提高到382.08元,年增长13.10%。近几年种粮农民的实际收入要高出成本收益调查数据,其原因主要是补贴收入逐年增长,同时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使得每亩成本外支出持续下降(年递减9.34%)。因而新世纪以来种麦实际净收入和现金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产值和成本的增长率。201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因补贴政策每亩增加收入47.03元,占种麦实际净收入的21.77%,占实际现金收入的11.23%。“十一五”以来小麦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实际出售价格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66~5.74%、7.68%,每亩小麦综合产值的年增长率为9.18%,而总成本与现金成本的年增长率也达到7.73%和5.94%,特别是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年增长率高达7.82%,抵消了商品小麦价格上涨带来的效益。
近两年小麦生产的净利润和现金收入滞涨、成本利润率甚至开始下降,说明小麦生产种植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健全。如何健全小麦生产种植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王龙俊建议,要科学制定小麦最低收购价。应根据其生产成本、基本收益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过高过低均不利调节市场均衡发展。根据江苏省种植小麦的成本收益调查资料研判,在现有产量水平下,使麦农当年(总)成本(净)利润率达到30%以上,才能有效调动农民种麦积极性。他按照江苏省小麦成本和单产测算出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应为1.90元/公斤,与之前国家公布的白麦最低收购价相一致。但如果通胀导致来年农本涨幅超过7.73%,就应该相应提高最低收购价标准。而对于红、白麦差价,他认为应该予以取消。实践表明,小麦籽粒颜色(红、白)更多的是产地标志,而不是品质的标志。国家目前收购价政策红、白麦价差的导向,不利于调动农民种植优质红皮小麦的积极性。而目前最需要的是制订优质优价指导价,有关部门在出台普通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制订发布比最低收购价提高10%以上、比市场价提高5%以上的优质小麦市场优价指导价,以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
此外,良种补贴与良种推广应该挂钩,农资价格上涨与农资补贴应该联动,土地流转规模种粮应该给予优惠补贴政策。一个配套的政策引导体系,亟待建立健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4/15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