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技成为农业发展最大亮点


    经过几年的改革,全国以县管为主的乡镇机构比例在逐年上升。据统计,目前有38%的乡镇推广机构已实行“三权”(人权、事权、财权)归县,较2007年底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有27%的乡镇推广机构实行县乡共同管理,较2007年底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全国有7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人员聘用和工作考评制度,6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推广责任制度,5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人员培训制度,30%的推广机构初步建立了多元推广制度。

    35亿元支持 187个项目

    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成效显著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35亿元,组织实施了187个项目,解决了一批限制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并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应用。

    筛选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提升了粮食持续增产能力。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筛选培育了水稻、小麦、玉米、肉牛、河蟹等增产潜力大、应用效果好的一批新品种,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有效衔接。

    研发了一批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年龄偏大等现状,研发集成了一批标准化、轻简化的先进实用技术,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和农业的生产效率。

    强化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加强集成创新,提升了主要农产品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诊断分析、药物研发和综合防控的技术水平。

    创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提高了土地和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研究,研制新设备38台(套)、开发新产品101个,制定技术标准、规程和模式142项,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转基因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

    自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以来,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生物育种产业蓄势待发。培育36个抗虫转基因棉花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经济效益160亿元。转基因抗虫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具备了产业化条件。新型抗虫、抗草甘膦水稻,抗虫、抗旱玉米,抗虫、抗除草剂大豆逐步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际上首次获得转人-乳清白蛋白、人乳铁蛋白基因高品质奶牛,牛奶蛋白率提高10%以上。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得营养品质、抗旱、耐盐碱、耐热、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经济性状基因300多个,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17个,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专利壁垒。

    三是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系统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方法与标准体系研究,研制高通量精准检测新技术30余项,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标准6项和检测技术标准18项,开发检测试剂盒25种等,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围绕农业生产重大需求

    “国家队”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中国农科院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作用,狠抓对粮棉油生产的科技支撑工作。今年以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等一系列科技举措,全力配合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高产创建活动,千方百计促进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

    在全国主要稻区,累计推广水稻新品种13个,新技术9项,新建示范基地14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近4000万亩。小麦小面积高产纪录700公斤与生产实际水平差距较大,中国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在小麦主产区建立千亩核心示范区、开展扎实有效的技术推广活动,良种良法结合,突破了这一科技成果推广的“瓶颈”。

    全院以“三百”科技支农行动为核心,分产业、分地区、分单位开展科技支撑行动、科技示范行动、科技服务行动。统一组织了北京大兴、宁夏贺兰、河北廊坊等示范县的综合技术示范工作,开展了水稻“百人百县计划”、茶叶“科技支农专项行动”和“十企百村千户”专项行动、烟草专项培训行动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服务 水稻 粮食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