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赣鄱粮仓”稻谷香


    ■■本报记者吴秀龙朱先春冯克文洪英

    在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七连增”奇迹的伟大实践中,各个粮食主产省功不可没,“中原粮仓”、“北大仓”等名号标注了它们在中国粮食生产版图上的功劳和荣耀。与之相比,江西省虽在全国粮食产量排名第11位,但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西以约占全国1.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的粮食,水稻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位,是现有6个粮源净调出省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地向省外调出粮源的仅有的2个省份之一,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年外调优质商品粮保持在100亿斤以上。

    即使在今年面对持续低温阴雨和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江西上下齐心,秉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确保”——“确保江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动摇,确保江西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不减少”,各级农业部门不懈努力,通过早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旱粮补,创造了农业救灾的奇迹,粮食总产连续第三年保持390亿斤以上,实现了大灾之年仍获丰收。

    究竟是怎样的内在机制驱动着江西粮食生产不断进步?日前,当记者走入这个中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小省,发现上到省委省政府、各级农业部门,下到以务农为生的“江西老俵”,对于种粮有一种执着的情感,对于增产更有一种饱含创新意识的务实追求。

    高产创建:构筑大面积平衡增产新平台

    “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优势,最要紧的是农民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技术措施。对粮食生产,要坚定不移地抓,毫不放松地抓,攻坚克难地抓。”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精炼地概括了江西抓粮食生产的战略思路。

    江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发展粮油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由赣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鄱阳湖平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毛惠忠介绍说,对于抓粮食生产,农业厅内部也曾有过动摇和争议。直到2004年,江西从资源禀赋、粮食生产与农民就业增收的关系、粮食生产技术、市场消费等方面进行一一梳理,摒弃了“种粮比较效益低,只有压低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才能让农民致富”的错误观念,重新树立了水稻才是江西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所在,要把粮食生产当作富民产业来抓。

    “努力扩大单改双,确保粮田不抛荒”,同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相呼应,江西自主出台的举措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和奖励力度,毫无例外地对准稳粮增粮的终极目标,重新激发了“江西老俵”的种粮积极性,保证了粮食种植面积每年都在稳定扩大。仅以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新干县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已经从2003年的64.7万亩扩大到今年的85.5万亩,基本上消除撂荒现象,实现应种尽种,连河滩、湖田都种上了水稻。

    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不愁农民不种粮;然而,要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切实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让粮食生产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关键还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来提高单产水平和稻谷质量。

    江西粮食生产2004年起进入重振期,总产连年超历史,从2003年的289亿斤提高到2009年的400亿斤,累计增产442亿斤。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他认为,头几年主要靠国家政策的拉动,全省上下努力恢复、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而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减并继续扩大的基础上,全省展开农业部部署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中力量、集约资源、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带动全省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高产创建当记头功”。

    提起高产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吉安市农业局副局长曾繁富深有感触,不仅因为吉安早在2007年就出现了高产创建活动的萌芽——“万亩示范片”;更因为高产创建搭起的增产技术集成平台,全面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水平,辐射带动了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

    “过去示范田也在搞,对比试验也做过,但几十里路上就那么一小块田,牌子一竖就没人管了,农民看不懂试验,看不到效果,示范效应无从谈起。”曾繁富介绍说,为了改变这种有形式没效果的“示范”,2007年吉安市选中两个县摸索建设万亩示范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耕地 品种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