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普享“一站式”公共服务阳光 ——云南省建设万家农民服务站(点)探访
■■本报记者杨志华
今年8月20日,对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南见村的金莫栓父子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结婚40年的老两口金莫栓、郎咩岩旺和结婚20年的小两口金岩旺、线小品,在这一天一起补办了结婚证。近日,记者来到金莫栓家,这位傣族老人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办个结婚证要跑很远的路、办很多手续、费很多时间,太麻烦,所以结婚后一直没有办。现在好了,到镇农民服务站,照个像、填个表、盖个章就完事,很方便!”类似金莫栓父子同补结婚证的故事,在遮放镇农民服务站还有很多。
遮放镇只是云南省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云南省委组织部统计,从2009年10月全省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至今,乡镇农民服务站已建成1308个,完成94.6%;村级农民服务点建成11453个,完成86.7%。乡、村两级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2457.367万元,乡村组三级代办员11.2413万人。
“农村更需要服务大厅,农民更需要一站式服务”
素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山高路远、民族众多、国境漫长,加之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出行的成本和办事难度。
云南省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全省各乡镇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一些地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2009年10月,中共云南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按照“党委领导、部门协同、信息先导、服务到家”的思路,在全省乡镇开展农民服务站建设,上下联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建立民情信息分析机制,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流动式服务。用两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乡村两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陈绍波解释说,农民服务站主要提供两方面的服务,一方面负责向农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农科信息、素质培训、技术推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指导、计生民政、文化娱乐、法律援助、信访接待、扶贫济困、证照办理等各类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提供金融信贷、产品营销、土地流转等市场化服务。
通知下发后,云南省各地市州迅速行动,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民服务站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县(市、区)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每个乡镇党委都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农民服务站负责人。各地第一时间成立以县委组织部牵头、各涉农部门参与的农民服务站建设协调小组,全力以赴推进工作。
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乡村“惠民工程”在全省推开。
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
“我们舍掉了每年20万元租金,给农民建了一个高标准的服务站!”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营上镇政府所属的这个临街商铺地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每年租金20万元。为了方便农民办事,镇党委政府毅然决定,把商铺改建成服务站,并先后投入近30万元进行装修,购置了办公用具。记者看到,这个350多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9个服务窗口办事指南、电脑桌椅整齐统一,服务人员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咨询。
德宏州打破原有的乡镇“七所八站”职能条块分割和分散办公形式,整合服务资源,实行联合办公。在乡镇建立农民服务站,把农业、民政、计生、卫生、司法、科技与残联等服务整合为“一站式”服务窗口,让职能站所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服务群众。在村设立农民服务点,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禁毒防艾工作队驻村员作用。同时,结合领导挂乡包村、干部挂村包组等工作的开展,成立以挂乡包村的领导为组长,挂村包组的干部为副组长、各职能单位干部职工为成员的流动服务队,定期上门服务。各县市把农民服务站建设与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相结合,想方设法解决农民服务站的办公场地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