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拓展生态生活功能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拓展生态生活功能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大兴农业“十一五”发展综述(下)

  ■■李永晖

  周末,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红薯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拿着镐头、铁锹刨地的可不是当地农民,来的都是城里人。传统的采摘已经不过瘾,挥着锄头,汗湿衣衫,城市居民在农活体验中找到了乐趣。

  “十一五”期间,大兴区以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设施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提高人居生活品质为依归,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作为两大驱动“引擎”,开发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活功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之间互动互融,不断拓展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农业生产为大兴造就了20万亩的果园、57万亩的农田,包裹着大兴新城。对于迈向世界城市的新北京,大兴千顷沃野的功能和地位,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为首都营造宜居宜业绿色发展空间,正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成为新时期的使命所在。“绿海甜园,都市庭院”不仅成为大兴区域形象的写照,更是新时期大兴农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绿海成就了生态大兴。目前,大兴区农田林网化面积已达99%,全区林地总面积41.67万亩,建有万亩规模以上林地1处、千亩以上规模林地12处。大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就是那一望无际的绿海,其创造的生态价值要远远超出自身经济价值。2009年,大兴区农业总产值47.9亿元,农业GDP仅占全区的5%,比2005年下降1.5%。而农田和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达到72.1亿元,比2005年提高了10.6%。

  农业不只承担了“都市绿肺”的生态功能,还承担着一、三产业相融互动,使生产、交易、观光、体验融为一体的生活功能。大兴按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观化”的农田建设方针,启动了“十大农业观光园”系列工程。依托区内丰富的“绿甜”资源,科学规划设计,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集观光采摘、旅游休闲、特色农产品销售、高科技农业示范精品展示、休闲健身、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大道,即:庞安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该产业带全长13.5公里,沿途经过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和安定镇,涉及19个行政村,4000余农户,将沿途1.5万亩设施保护地西瓜连成片。

  每到夏天,瓜乡大道游客络绎不绝,来采摘的市民车辆排满了路边、停车场,沿线的西瓜大部分通过采摘走向市场,价格比过去翻番。“摘的不仅是瓜,得到的更是农趣。”大兴区农委主任汪宝国指着瓜乡大道西瓜文化长廊和农事体验区兴奋地说,“我们对大道两侧有条件、有特色的农田都进行‘精雕细琢’,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市民休憩的家园。市民来这里不仅能观光、采摘,更能体验田园文化的意境。”

  在果园四周扎上竹篱笆,门前立起竹牌楼,两侧挂上红灯笼,犹如都市中的庭院,花的钱虽然不多,但却渗透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意境。目前大兴区已包装了150多个各类蔬菜园、西瓜园、精品梨园、桑椹园、花卉园,推出10余条以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人享受到“星级”服务,让每一块有条件的农田都成为休闲观光园。据统计,每年来大兴体验田园生活的中外游客达百余万人次,总收入近6000余万元。

  大兴农业在整合开发自身有形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发掘和创造无形资源,开发农业资源的农业价值。已经举办了22届的大兴西瓜节不仅成了大兴对外交往的名片,更启发了大兴人发展创意农业的灵感,孕育和促进了新型农业经济业态的诞生和发展。近年来,大兴人将西瓜文化拓展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兴梨、果桑、葡萄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氛围,并将农业文化内涵向纵深发掘,形成体系,经过资源整合,整体包装,推向市场,形成特有的农业文化经济,成为大兴展示形象、助推产业的平台。同时,为大兴农产品赋予统一的标识,主动推出“大兴农业”品牌战略。2006年,“大兴农业”品牌完成了CI、BI、MI的完整系统。推出并注册了果品、蔬菜、畜禽、加工四大类50种大兴农产品品牌,使大兴农产品带着“大兴农业”的光环走出大兴,走出北京,走出国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农业发展 林地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