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马昌营推行垃圾减量分类管理


马昌营推行垃圾减量分类管理 日产垃圾量不足原来1/10

  ■■韩聪晓

  为全面贯彻落实“生态平谷、绿色北京”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名片,增强地区科学发展软实力,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党委、政府以争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卫生镇为目标,从2008年6月起在全镇17个村全面推行了垃圾源头分类。

  作为平谷区垃圾分类“第一个吃螃蟹”的镇,该镇在组织学习王平模式基础上,投资120余万元为全镇4000余户农户购置了“三桶、三袋”(3个垃圾桶、3个垃圾袋),为17个村配备了46辆垃圾清运电瓶车和276个厨余垃圾盛放桶,配置有害垃圾桶34个。建设标准化厨余垃圾积肥池34个,白色垃圾护网17个,按照每7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为各村配齐了保洁员。通过实施台账制、奖励制、督办制和保洁人员专岗制四项机制,村级垃圾分类合格率达到90%。

  为应对教育、商业等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挑战,马昌营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了村级、企事业单位和商业街、学校三种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模式:

  “户源头分类、保洁员把关运输、村考核奖励”的村级模式:户源头分类:编印包括指导垃圾分类的顺口溜及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照片的宣传挂历,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手册》等指导村民分类;保洁员把关运输:由保洁员每天对各户分类情况进行复检,并分别运至厨余垃圾积肥池、白色垃圾护网;村考核奖励:采取每月10元物质奖励与分类合格率挂钩的方式,按照保洁员在各户《垃圾分类积分簿》上的记录情况分三个等次为村民发放生活必需品奖励。同时制定保洁员考核激励机制。设立保洁员奖励基金,年终根据村干部和管片村民代表“双评价”对保洁员进行奖励。

  “有偿服务、属地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商业街模式:在配齐分类垃圾桶的基础上,咨询市政管委定价办法,以人口、日均产生垃圾量等依据制定收费标准,由属地村负责清运、管理。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学校模式: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和“党徽、团徽、队徽三徽闪光”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在校园认真分类、在村内不乱扔垃圾、在家引导督促父母三项垃圾分类活动,推进华夏管理学院、王子岛小学、幼儿园等垃圾分类工作。

  推行垃圾源头分类以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实现了“环保经济两不误”:全镇日产垃圾由2008年以前的8吨减少到现在的0.7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达到9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24/378.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