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中逐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由两位数向一位数转变,产业结构在调整中由低端过剩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转变,发展动力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和管理者素质提升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此进入到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的新阶段。
新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油气勘探开采领域,复杂山前构造带超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地震勘探特色技术、超深井钻探、非常规油藏长水平井小井距开发技术、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有力保证了油气“增储上产”,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1.9亿吨左右,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888亿立方米。在煤化工领域,日处理煤量3000吨级以上的大型煤气化装置、变换炉、低温甲醇洗、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装备先后实现国产化,成功研发10万标准立方米级大型空分成套技术,部分适用于苛刻条件的泵、阀等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国产化,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建成,煤制芳烃技术取得突破,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成并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技术领先世界。在石化领域,具备采用自主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乙烯装置的能力,成功开发了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可以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全部应用了国产设备,实现了催化剂、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在可燃冰、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进膜材料以及煤油混炼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术成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创新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小化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其中部分小化肥企业已成为我国化肥工业的中坚力量。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图为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的河南新乡基地。 (王军 摄)
炼油、化肥、农药、氯碱、橡胶、纯碱、电石等传统产业加快向现代石油化工转型,过剩的低端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化学工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时期,炼油累计退出落后产能1.6亿吨、尿素1787万吨、烧碱326.5万吨、聚氯乙烯269万吨、电石900万吨、硫酸2160万吨,缓控释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占比迅速增大,复合肥施用量将近改革开放初的100倍。农药加工制剂向高效、安全、环保、节能和使用方便方向发展。可替代天然橡胶的异戊橡胶成功产业化,子午胎产量超过6亿条,子午化率接近95%。耐强腐蚀、耐高温、抗燃烧纤维和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功能纤维、智能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实现多点突破,打破了国际长期垄断,广泛用于国防、飞机、高铁、航空航天、医疗、仪器设备等。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铵、三氟化氮、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一大批世界级技术实现产业化,为自主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半导体芯片提供原料保障。微生物法制造化工原料和产品不断进步,生物法生产维生素E和维生素A、可降解塑料、尼龙工程塑料等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值超过6500亿元,聚氨酯及原料基本实现自给,热塑性弹性体、功能膜材料等自给率接近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水性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氟硅橡胶等国产先进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部分产品实现出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1-07-02/27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