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中逐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由两位数向一位数转变,产业结构在调整中由低端过剩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转变,发展动力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和管理者素质提升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此进入到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的新阶段。
新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油气勘探开采领域,复杂山前构造带超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地震勘探特色技术、超深井钻探、非常规油藏长水平井小井距开发技术、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有力保证了油气“增储上产”,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1.9亿吨左右,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888亿立方米。在煤化工领域,日处理煤量3000吨级以上的大型煤气化装置、变换炉、低温甲醇洗、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装备先后实现国产化,成功研发10万标准立方米级大型空分成套技术,部分适用于苛刻条件的泵、阀等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国产化,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建成,煤制芳烃技术取得突破,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成并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技术领先世界。在石化领域,具备采用自主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乙烯装置的能力,成功开发了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可以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全部应用了国产设备,实现了催化剂、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在可燃冰、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进膜材料以及煤油混炼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术成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创新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小化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其中部分小化肥企业已成为我国化肥工业的中坚力量。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图为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的河南新乡基地。 (王军 摄)
炼油、化肥、农药、氯碱、橡胶、纯碱、电石等传统产业加快向现代石油化工转型,过剩的低端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化学工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时期,炼油累计退出落后产能1.6亿吨、尿素1787万吨、烧碱326.5万吨、聚氯乙烯269万吨、电石900万吨、硫酸2160万吨,缓控释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占比迅速增大,复合肥施用量将近改革开放初的100倍。农药加工制剂向高效、安全、环保、节能和使用方便方向发展。可替代天然橡胶的异戊橡胶成功产业化,子午胎产量超过6亿条,子午化率接近95%。耐强腐蚀、耐高温、抗燃烧纤维和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功能纤维、智能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实现多点突破,打破了国际长期垄断,广泛用于国防、飞机、高铁、航空航天、医疗、仪器设备等。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铵、三氟化氮、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一大批世界级技术实现产业化,为自主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半导体芯片提供原料保障。微生物法制造化工原料和产品不断进步,生物法生产维生素E和维生素A、可降解塑料、尼龙工程塑料等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产值超过6500亿元,聚氨酯及原料基本实现自给,热塑性弹性体、功能膜材料等自给率接近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水性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氟硅橡胶等国产先进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部分产品实现出口。
产业布局发生了质的飞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国家石化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形成了环渤海湾、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大型炼厂加快由燃料型向炼油化工一体化方向转变,促进炼油与化工互供、能量资源和公用工程共享,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大型民营化工企业建设了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山东等省的民营石化企业加快调整整合,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跨国石化企业纷纷在中国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石化产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绿色发展跃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研发并推广应用了一大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关键技术,乙烯、合成氨、烧碱、电石、炼油等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三废”排放显著降低,一些能效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居世界前列。中国仅用10多年时间实现了从国I至国VI汽柴油标准的升级,完成了发达国家30~40年才能完成的油品质量升级过程。氯碱工业低汞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100%企业使用了低汞触媒,95%的汞实现回收利用,无汞触媒研发也取得新突破,为履行国际《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作出了突出贡献。磷石膏利用率达到40%。化工园区发展迅速,成为化学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老企业加快搬迁入园,新建项目和企业必须在化工园区建设,能源梯级利用,“三废”集中处理,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绿色发展。
投入农化服务成为我国化肥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图为化肥生产企业的服务人员在田间地头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王军 摄)
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年来既坎坷又伟大、既曲折又辉煌的发展历程,正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为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时代又为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开启了崭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战胜种种风险挑战,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根本保证,这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历程得出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淬炼出了爱国、创新、实干、奉献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成为全行业接续传承、大力弘扬的传家宝,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化工人矢志报国、勇挑重担,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答卷,为建设世界化学工业强国的宏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关键时刻,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全面开启了向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新征程,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