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出乡村振兴的“硬核”
——辽宁省新民市优先配备乡村干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冯建伟 张仁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已经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就是乡村干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人才下乡。辽宁省新民市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坚持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让乡镇不仅有人可用,还要用好用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民市找准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突破口,着眼于新民未来10年至20年发展,打破城乡交流壁垒,引导有志青年人才向一线汇聚,按照“近期备用、中期强化、远期储备、梯次推进”思路,激活优秀年轻干部“一池春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储备作出积极探索。
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让基层干部能干事有奔头
在3个乡镇任过职、有2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张玉印2019年被新民市委从一个较小乡镇的行政“一把手”,调整到新民市较大乡镇张家屯镇担任党委书记。履新初到张家屯时,张玉印面对该镇贫困后进村多、乡镇企业小而杂、主导产业不清晰、乡村干部人才匮乏等各种复杂情况交织倍感压力,工作起来有些顾虑,笑称自己当时患上“留痕强迫症”“问责恐惧症”。
“去年,新民市委落实中央要求制定了《关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为我放开手脚干事创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张玉印说。
农村基层工作力量强不强,对于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乡镇一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小责大,承压较重,存在“留人难”、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新民市委贯彻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时,集中整治会议文件多、督查材料多、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
新民市委书记周鹏举说:“乡镇干部最怕大会小会、这材料那检查,这些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不利于基层全力以赴抓落实。为此,我们进行了坚决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负,优化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最关键的是我们树立担当作为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通了他们的上升空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新民市在整治中坚决减少基层乡镇频繁填表报数报材料的情况,要求不得把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减少本级组织的全市性会议文件30%以上、减少督查检查50%以上;坚持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落实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即时表彰等制度,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去年以来,有一批张玉印一样的干部被选拔到重要岗位任用。原罗家房镇副镇长尚德辉敬业务实,干群认可度高,被交流到市委办公室任副主任;原东蛇山子镇党委书记刘洪志,以锲而不舍精神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被重用为市商务局局长。
“过去乡镇干部待遇低、吃苦头没奔头儿、晋升机会少。现在不一样了,吃苦头的有奔头儿,更有利于基层党委带队伍、抓落实。”张玉印说。
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汇聚,为基层干部梯队打基础
“没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必须派到乡镇锻炼。”2019年3月,新民市委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明确提出把75%的党员发展指标给乡村,机关人员入党要先到乡村工作,树立“想入党到乡村、想创业到一线”导向,把乡村基层打造成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蓄水池”。
“多年来,我们普遍存在着市直机关干部不愿到乡村去任职,农村基层干部又回城工作难的问题,这样直接导致基层干部年龄偏大、结构不优,年轻干部又浮在机关不接地气、不了解农村。”新民市委组织部部长崔海燕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4-09/34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