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广西巴马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


将农户的信用值与获得的金融支持挂钩

广西巴马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

本报记者 王小川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201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把贫困治理与金融改革相结合,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指标,积极探索建立“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将农户的信用值与获得的金融支持挂钩,为贫困地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了新探索。

  

  构建科学信用体系 解决农村发展资金难题

  贷款难、贷款贵是农村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资金短缺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难点。

  到底难在哪儿?“难在农户贷款额度少、需求急、缺抵押、缺担保。”农行广西巴马支行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乡村振兴不能缺了金融活水。为切实解决资金难题,巴马县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巴马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给每个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村民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积累信用分数。

  “无形的信用将成为村民有用的资产。”巴马县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这5项指标,全村信用户达到70%以上、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且全村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

  据介绍,巴马县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情况,免抵押、免担保为农户发放信用额度内的小额贷款。贫困户信用额度最高为5万元,脱贫后能获得更高额度授信,以起到鼓励脱贫的作用。非贫困户中,会随着信用等级的增加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更为关键的是,信用贷款实现了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利率合理,满足了农户融资需求,形成了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精准扶贫和金融改革的有效结合,并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使用”与金融资本的“有偿使用”相结合,培养了农户“信用好、有钱贷、能致富、钱要还”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责任意识。

  

  重建乡村价值观 深度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体系传统上是以改善农户小额融资为目的,近年来逐步扩大到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巴马县做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信用评分中下调经济指标权重并引入社会指标,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支持这个杠杆和抓手,让治理变革悄然从经济领域拓展到了社会领域。

  以信用村评定为例。该信用体系将农户信用与行政村信用紧密联结,农户必须践行市场的契约精神,单个农户的失信行为将影响全村信用。多位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一旦单个农户失信,将降低全村的授信额度,并会提高其他农户的贷款利率,从而形成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农村“熟人社会”机制,有效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

  “将抽象的治理理念转化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优化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巴马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差别化金融支持的手段,把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与其践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热情程度结合起来,从而凝聚最广大乡村居民的强大合力,重建乡村价值观,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逐渐形成,乡村社会愈加和谐稳定。据悉,信用体系帮助农民摒弃了陈规陋习,红色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广泛传承,信用认证成为农民的“道德身份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在巴马县逐渐形成。

  

  找到治贫钥匙 建立农村脱贫长效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积累 存在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