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备齐 干劲倍增
——京郊“两手抓”绘春景见闻
本报记者 芦晓春近日,在京郊的许多乡村、合作社以及农业园区,农民们已经忙碌在田间地头、设施大棚里。在忙于春耕生产的同时,他们也没有放松对疫情防控的重视,两手抓、齐发力,成为这个春天里北京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铁娘子”身影忙
在怀柔区庙城镇北京桃山月亮湖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大棚里,一袋袋榆黄菇色泽饱满,长势喜人。大棚里少了往日密集的劳作场景,仅有两个社员戴着口罩和手套在采摘。
合作社负责人宋丽新是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菌嫂”。据她介绍,合作社共有数十栋种养大棚,每栋大棚占地400多平方米。往年,像这样面积的大棚,社员劳作密集度一定不小。但疫情当前的春耕,这里的每栋棚舍仅有一两个人劳作。
为了做好对员工的健康防护,合作社紧绷安全这根弦。“开工前,就准备好了足够的医用外科口罩,储备了酒精、洗手液、消毒水等必备的防疫物资。同时,还通过线上方式,对复工人员进行了返岗前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宋丽新告诉记者。
像桃山月亮湖这样的“妇”字号农业基地,在京郊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妇”字号基地的姐妹们正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投入平整土地、修剪树枝、挖土育苗等春耕备耕工作中。
“老口味”定能“如约而至”
平谷区夏各庄镇杨各庄村是有名的西红柿种植大村,年产西红柿达40万斤,“寻找三十年前的老味道”成为市民到夏各庄镇采买西红柿的目标。每年春天都能吃到的“老口味”西红柿,今年还会“如约而至”吗?
答案是肯定的。走进大棚,满眼的绿色和湿润的环境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正在给西红柿喷花和疏果的贾大姐说:“这喷花就是给花授粉,大棚里没有蜜蜂,没办法自然授粉,就得人工来帮忙。品相不好的果子要摘掉,一串顶多留3个果,让每个果都得到充足的营养。”
黄瓜是西红柿的好搭档,夏各庄镇种植的黄瓜脆甜爽口。黄瓜种植大户张燕生说:“这特殊时刻,我们上不了一线,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种好菜,把新鲜健康的蔬菜供应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夏各庄镇还积极协调资源,帮助农户售卖当季蔬菜。北京益达丰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在疫情防控期间批量收购农户蔬菜,顾客付多少钱,就给农户多少钱,不赚取一分钱差价。全镇上下积极努力为菜农对接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供应,为战“疫”胜利增加信心。
绝不让秸秆烂地里
“眼看着3月底就要种庄稼了,但是冬天又是下雪又是防疫的,地里的废秸秆还没收完,怕是要耽误种地了,这可咋办呢?”春耕在即,家住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帽湾村的刘大爷看着满地的废秸秆犯了愁。
以往每年出了不出正月,汤河口镇都会对22个行政村的农田秸秆进行系统回收,经机械打包后运送至回收点制成饲料二次利用。但是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加上雨雪天气较多,导致人手少、机器又进不来。所以,出了正月秸秆还没收完。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镇里决定出资,采用人工回收的方式及时清理秸秆。汤河口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高臣介绍,镇里已雇了35名工人回收秸秆。
“发给大家的口罩,出门都戴上啊,干活的时候可以摘下,但要保持间距,还要尽量避免交谈。”高臣一边叮嘱工人注意加强防护,一边为工人分配工作。他说,35名工人每天携带身份证登记入村,采取包田制,确保人员之间分散作业。
据了解,汤河口镇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沟通各村秸秆清理回收进度,对全镇400余吨农田秸秆进行清理。目前已经清理280余吨,切实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16/34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