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改厕治污一“网”尽收 整治监管尽在“掌”握


  

  “全市一张图”,整治进展动态掌握,大数据支撑整治效果效率双提升

  可能是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都回村了,即将迎来春节的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事处史村铺村挺热闹,人来车往却干净整洁,犄角旮旯也几乎见不到垃圾。走进今年脱贫的宁永起家,在修葺一新的庭院里,带有标识牌的厕所格外引人注目。

  村党支部书记李宏向记者介绍了村情,特别强调史村铺村临近黄河故道景区,村里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游。这跟记者从“商丘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上了解到的村况基本一致。

  一图观“三农”、一网管全程、一库汇所有是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高级目标,商丘把该理念创新嫁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移动智慧监管。

  为实现“随手拍”定位存档等功能,商丘市率先打好了“一村一档”和智慧地图的数据库基础——

  结合农业农村局农村、农业、畜牧各类数据,商丘建立起全市4415个行政村的“一村一档”,包括各村基础档案、改厕进展、垃圾治理、主导产业等情况。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将全市县(市、区)、镇、村信息全部涵盖,避免了以前部门信息存在不同系统中,无法全面评估、展示对应区域的缺点,实现一网打尽。

  拿出手机进入“商丘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APP主页,可以看到5个模块,它们构成了商丘农村人居环境智慧监管的核心内容——

  “智慧地图”涵盖所有县市区、镇、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信息,包括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数量和整改情况;

  “一村一档”储存了所有行政村的改厕、垃圾治理、主导产业等信息;

  “随手拍”按照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问题类别生成清单,上传到监管平台形成村庄电子档案和电子地图;

  “垃圾清运”实时采集全市垃圾清运处理数据,实现细化到村的垃圾清运监管;

  “新闻发布”转载发布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各县(市、区)整治工作的先进经验。

  只要点开手机,商丘市级管理部门就能实时了解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监管的全部内容,存在的问题、处理进度及整改结果尽在掌握。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采用暗访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查直至启动问责的“五步工作法”,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户一厕皆有码”,保洁清污手机抢单,农民既是参与者、受益者更是监督员

  也许是一路上处处呈现出干净整洁的豫东乡村景象,恬静的柏木岗村并未引起记者太多的好奇,直到民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友永领着记者走进几家农户的厕所,记者才明白这个村刚刚完成了一大创新。所有的厕所都实现了“一厕一码”,扫一下,改厕信息一目了然,通过二维码还可以下单要求维修、抽污等服务。

  王西城介绍,利用手机定位功能和GIS地图技术,商丘建立了全市改厕电子档案及电子地图,记录户档基础信息、定位、改造前后照片等,精准查询每户的改造照片及群众满意程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录入改厕电子档案30余万户,还基本实现了农户在线申报抽污、维修和乡镇改厕服务站在线受理等功能。

  “用手机下单,附近的保洁车就能抢单接活儿,跟城里打车一样。”村民张恩尧给记者展示了下单功能。通过开通垃圾清运公司端和垃圾清运司机端,并结合车辆定位GPS轨迹信息,全市垃圾清运处理数据可以实时采集。

  “以前对清运公司的工作监管也都流于形式,哪些村子的垃圾没有按时清运很难及时掌握。”夏威风介绍,现在通过设定每个村的预警天数,对于未能及时清运的地区可以细化到村,通过数据对清运公司的工作进行评价,更有说服力。此外,垃圾处理也实现了跟踪管理,全市垃圾处理量、处理去向、处理方式都能细化到车,为后续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打下了基础。

  “民权县已经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便捷和实效,一户一厕一码很快会覆盖全县,希望商丘市的‘一张网’尽快下沉到县(市、区)一级,这样就能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并开启长效管理模式。”张友永说。

  如果说“随手拍”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暗访、处理、回头看的工作效率,那么织起“一张网”就是为了实现市级层面的全程动态监管。当前,商丘市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不但明确了这张网将深入到县(市、区)一级,并通过“一村一档”“一户一码”等功能,让所有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员,而且这张网也将逐渐把所有农业农村工作“一网打尽”。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商丘以此为突破口必将迈出农业农村数字化治理的坚定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处理 数据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