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不烧不抛 秸秆离田增值效果好
燕燕 本报记者 孙眉记者日前在浙江采访时看到,田埂上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打包好的稻草包,从远处来看就像一条稻草龙。“现在政府不让烧秸秆了,秸秆处置是种粮大户的一大难题。我们合作社前两年起开始秸秆打包服务,将打包好的秸秆卖给平湖、上海和附近地区需要秸秆的食用菌、草纤维或饲料企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负担,我们也获得了收益,大家双赢。”平湖市亿家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忠华说。
平湖市地处浙江省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素有“金平湖”的美誉。近年来,平湖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主线,以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为抓手,整县制推进秸秆全市域、全量化利用。平湖市市长仲旭东说:“2019年平湖市利用秸秆14.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50%以上秸秆实现离田增值利用,形成了以秸秆发酵种植蘑菇、秸秆制生物质燃料、秸秆物理法制纤维为代表的秸秆产业化利用链条。”
巩固“稻-菇-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每年8、9月份,就是蘑菇基料的堆料期,平均每平方尺蘑菇基料需要3000克秸秆与菜饼等多种不同成分培养料混合堆置,经过约10天的前期一次发酵和5天的二次后发酵制成蘑菇基料,秸秆是我们种植蘑菇最重要的原料。”平湖市新埭镇盛龙果蔬园艺场的盛保龙说,“待到蘑菇生产期过后,菇棚清出的蘑菇菌渣又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特别在种植芦笋上效果极佳,现在每吨蘑菇菌渣售价100元,每万平方尺可清出15吨蘑菇菌渣,这对我们菇农来说也是不错的效益。”
水稻、蘑菇、芦笋是平湖市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平湖的菇农利用稻草(秸秆)发酵种植双孢蘑菇,蘑菇生产后的废料又成了芦笋种植的好肥料,逐级形成了“稻-菇-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三大产业相互支撑,在为农户增产增效的同时,也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2019年,平湖市双孢蘑菇种植面积达2000万平方尺,芦笋种植面积近1万亩,年消耗秸秆达4.5万吨,合计销售额达2.73亿元、利润9075万元,秸秆成为了绿色农产品的基质。
产销一体化,破解生物质燃料销路难题
秸秆制生物质燃料产业长期以来因为秸秆热值低、收集成本高、环保要求严等因素影响,难以发展壮大。平湖市新埭镇的新联粮油合作社种植水稻3000亩,2019年开始利用粮食秸秆和谷糠、木屑混合自制秸秆生物质燃料,产品作为合作社的粮食烘干燃料。合作社负责人黄建峰说:“原来粮食烘干中心的生物质燃料从外面采购进来需要1100元/吨,而现在用自己田里收集的秸秆、谷糠等混合自制生物质燃料,扣除秸秆机械捆扎收集和加工用电费用,可节省近一半成本。按照粮食烘干中心一年需要600吨生物质燃料来计算,可以节省燃料成本近30万元。”
秸秆物理法制纤维,秸秆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平湖市秸秆利用也有自己的高科技。“去年年底,我们投产了草纤维生产线,一年可消耗秸秆2万吨。”嘉兴骏宇宏秸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吉尔介绍说,秸秆通过输送机送入切料机中切成长度约为2-5厘米的草秆片,去除沙土、金属等杂质,经脱水后,通过分级多段分丝帚化处理,制出精细化绒状纤维,最后再次压干制成干度为30%-40%的秸秆纤维。制成的纤维产品可为造纸、餐具、育苗杯等制造行业提供原料。
“我们已获得了专利技术,以纯物理方式制造秸秆纤维,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满足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市场前景较好,预计每利用1吨秸秆可获得200-300元的利润。”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高磨解型磨盘等技术的成果开发,突破了平湖市秸秆利用局限于农业内部循环的不足,并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不仅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附加值,更为秸秆利用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06/34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