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生猪稳产保供记 见习记者 王焱麒 本报记者 冯建伟
政策不断出台,各地生猪养殖场一直在岗,上下游饲料企业、屠宰场复工复产提速,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继续回升,生猪出栏增加,生猪生产稳步恢复,开局良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生猪养殖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保障百姓餐桌上的猪肉产品供应?经过连续多日跟踪采访,记者发现,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打出组合拳,不同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如何增加养殖信心?
政策纷纷出台 一对一服务指导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激励下,养殖场(户)增养补栏信心不断增强,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
同时,养猪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也给部分地区生猪生产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以及相关部门连续下发了四个文件,农业农村部设立热线电话,建立部门、地方协调解决机制,“点对点”抓好落实,切实帮助企业和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维护正常产销秩序。
各地也纷纷将国家政策落实落细落地,鼓励生猪企业发挥稳产保供主体作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当下遇到的难题,帮扶企业渡过阶段性难关。
1月27日,广东发出《关于扎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农产品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毫不松懈抓好生猪生产,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猪十条”政策措施。
继发布推动生猪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后,2月23日,江苏省再次出台《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首次提出将恢复生猪生产目标列入2020年高质量发展考核,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设区市前三名分别给予奖励。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财政厅三部门联合择优选取辐射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据“品种+供应量”清单给予奖补;对政府组织参与调运的流通企业,建立“品种+任务”调运清单,对物流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
河南省通过金融服务手段支持生猪企业,与中原农险签署综合金融合作协议,推出从仔猪到母猪、从兽药到物流覆盖生猪产业全链条的“保险超市”。
四川省生猪养殖项目正在稳步复工,今年目标出栏6000万头生猪;海南省加大生猪生产能力建设,预计到年底可新增生猪产能231万头……各地政府通过多途径、多手段的政策支持,有效引导当地企业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
如何提高复工复产率?
政企合力推进 确保安全返岗
员工返岗是企业复工复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和企业合力,加快推动员工安全返岗。
“我们对返岗人员进行健康状况核查检测,每个人的信息和健康状况都可以在线上追溯,全程护送,点对点实现入职返岗。公司智能化部门开发了一个疫情防控系统,全员每日两次体温测量并将历时轨迹记录上报系统,做到对每个员工的精准管理。”牧原集团企宣负责人袁合宾说。智能系统在1月24日就投入使用,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再结合企业的健康记录,基本可以保障员工们安全返岗。
牧原集团实现员工快速返岗,得益于河南省南阳市政府设立的“三有一可”工作机制,即有组织地进行外出前健康状况核查检测、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有组织地开工复工和可追溯信息系统。
“只有安全的生产环境,员工才能安心工作。”位于四川省的广元雨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要求所有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厂区,装卸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才能入厂,员工要经过喷雾消毒、测体温后才能进入车间。当地政府为企业提供3台红外测温仪,20公斤75%酒精,700个口罩,并嘱咐企业:“你们是民生企业,务必保证市场供应。”
记者了解到,养殖场一直都是在岗状态,而上下游的饲料生产企业、屠宰场复工复产都在提速。据统计,截至2月23日,全国9711家发证饲料企业已开工7041家,开工率73%。屠宰场继续增加开工单位数量,实际产能已获得大幅度提升。截至2月21日,山东省重点监测的197家生猪屠宰企业中有195家复工,春节以来累计屠宰41.75万头。截至2月21日,安徽省127家生猪屠宰企业已复工101家,复工率79.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2-28/34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