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搬入新居天地宽 ——陕西省汉阴县易地搬迁“138”后续管理模式解析 邓永新 本报记者 肖力伟

  “你可要时刻记住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免得下回又进不了门。”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易地搬迁社区主任张红霞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咛。前几天,7号楼住户杨升和智力残疾的妻子忘带钥匙进不了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物业公司最后只好拆掉窗户,这才进去打开门。

  像这样的事情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不是个例,虽然都是琐碎小事,但都牵扯到小区群众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汉阴县已建成了2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使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挪出了“穷窝”。通过实施“138”后续管理模式,建强1个基层党组织,建好社区居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3个载体,建成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校外辅导、文化活动、民事矛盾调解、红白喜事服务8个中心,切实解决好群众搬迁入住后的发展、管理和服务问题,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支部引领管理让社区有序运行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党员数量,汉阴县分类设置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等基层组织;在400户及以上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探索社区党总支下辖社区工厂党支部、农业园区党支部等组织体系建设。根据社区后续发展需要,汉阴县根据辖区内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规模大小,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类型规范设置社区自治单元后成立相应机构。500户以上的社区,单独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300户至500户的社区,依托当地行政村组建融合型社区;300户以下的社区,挂靠并入就近村级组织。

  不仅如此,汉阴县全面开展搬迁党员摸底调查,搞好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施“双培双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人选的培养,侧重培养发展一批优秀回乡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能手、务工经商能手及各类先进分子入党,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先锋模范作用。

  36岁的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安元以前在浙江餐饮企业从事餐饮管理,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2019年7月30日四合社区成立党支部前,经镇党委政府考核,郑安元被任命为四合小区党支部书记。当时四合社区“八中心”还没有办公房,郑安元就利用临近镇政府和村部的部分房屋先办起“八中心”。在社区日常管理中,郑安元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9年9月初,社区70多岁的谢家平因为家庭矛盾,儿子让他睡在客厅。了解到情况后,郑安元和镇村干部立即上门调解。一方面,四合村道德评议会将谢家平的儿子作为负面对象开展评议;另一方面,谢家平儿子的原居住地集中村将他上到道德评议会的黑榜。在道德评议和干部的引导下,谢家平的儿子认识到了错误,不再让老人睡客厅。

  

  就近就业让搬迁户赚钱又顾家

  “等过一段时间,社区工厂的工人就要领取工资了。”漩涡镇紫荆家园社区工厂招工负责人李光胜介绍。

  2019年9月底,随着苏陕协作项目之一的漩涡镇紫荆家园毛绒玩具社区工厂正式投入使用,紫荆家园社区的搬迁群众就多了一条就近就业的渠道。据李光胜介绍,算上生产、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整个社区工厂将使用工人100余名。工人在学徒期间,可以获得1500元的底薪;技术熟练后,工人还可以获得计件工资,加上保底工资,员工每月工资将在3000元以上。

  按照“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汉阴县组织动员搬迁贫困户将3000元实际入住后续扶持奖励资金和5000元的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参与到安置社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科学论证、集体决策,按市场导向确定一项特色产业,让搬迁户真正投身到产业中,镶嵌到产业链上,力促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就地增收无业的就业困难搬迁贫困户后续稳定增收乏力问题,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截至去年11月,全县20个安置点共入股3759户14901人,入股资金2568.9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紫荆 发展现代农业 载体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