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产业深植厚土 铺就脱贫坦途


产业深植厚土 铺就脱贫坦途 ——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产业担当 本报记者 李鹏

  

  

  

  

  在尼木吞巴藏香净土公司制作藏香的手工艺人。

  西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遍布着众多“人类生命禁区”。这里是从农奴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高居25%以上,全部74个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区。

  脱贫攻坚鼓声急,雪域儿女步蹄疾。四年来,西藏脱贫捷报频传:2016年5个县区脱贫摘帽,2017年25个县区脱贫摘帽,2018年25个县区脱贫摘帽。

  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居住分散。西藏实现整体脱贫,困难可想而知。而深植遍布乡村的产业,无疑是西藏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一剂妙药良方,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政策,精准管理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形成了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人员保障等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1+N”扶贫政策体系。《西藏自治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意见》《西藏自治区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及《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构建起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五位一体”的扶贫格局。

  为举全区之力合力攻坚,西藏自治区建立了“四包、四到、四统抓”制度:省级干部包县、地市干部包乡、县级干部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户统称为“四包”,资金、任务、责任、权利“四到”地市的管理模式,自治区统筹、地市总负责、县区抓落实、乡镇专干的“四统抓”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为各地探索符合实际的产业扶贫路径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组织、资金等保障,激发了基层主动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探索出通过规划定项目、项目定人员、产业定收入、收入定增幅、增幅定目标和统一标识公示牌、明白卡、信息档案的‘五定三统一’办法,确保了产业扶贫与贫困群众精准对接,以及对扶贫项目的精准管理。”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自治区产业脱贫组组长杜杰介绍说。

  据统计,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投入362.24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661个,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占总脱贫人口38%,受益农牧民群众超过70万人,占西藏农牧民群众总数的近30%。

  

  “六宜”产业遍地开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涉及西藏七个地市、上千乡镇的产业落地,入乡进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大批与农牧区实际情况相配套,与农牧民生活习惯、生产能力、生存技能相适应,就近就地解决就业的“六宜”产业遍地开花。

  小桥、流水,绿荫成林,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是国家级AAA景区,沿着吞曲河蜿蜒排列的282座水磨长廊是最著名的风景。这里还是藏香的发源地。“传承1300多年的藏香制作手艺,现在成了我们脱贫致富的金饭碗。”吞达村书记普布次仁一边用“布热”挤着香泥一边和记者闲聊。最早,普布次仁生产藏香只为自家使用,后来成立了家庭作坊,又联合12户社员,成立吞巴乡藏香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在尼木县政府的支持下,普布次仁又吸纳了村里23户藏香家庭作坊,成立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村民拾起了老手艺,发展藏香产业。现在全村200余户有125户139人从事藏香生产,户均分红一万多元,成了全区闻名的藏香之乡。

  在拉萨机场沿线有个市民周末游的好去处——曲水县才纳净土产业园。红的玫瑰、黄的百合、蓝的菖蒲应接不暇,观花季、采摘节几乎月月精彩,文化体验、餐饮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实习培训产业链不断延伸。才纳产业园在农旅融合、产学研教一体的道路上不断聚集发展,还带动周边四季吉祥村、白堆村的300多户异地搬迁户,通过在园区从事种植、服务、保洁等工作,几乎全部解决了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休闲 牦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