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补短最要劲 本报评论员

  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补上“三农”短板,是2020年必须高度聚焦的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强调,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并从8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如何、质量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短板的长度。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台阶之际,即将迈入的小康社会是否全面,不仅要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程度,更要看全面小康最直观的“三农”落差和农民群众的民生痛点有没有解决。这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国际社会的认可度,关系着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能否保质保量如期兑现。

  “三农”短板的存在,有历史遗留及客观原因,也是事物发展必经的过程。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补上整体发展中最滞后最不足的“三农”短板。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倾斜力度,农业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在解决了从无到有之后,正向从有到好、从少到多、从低到高提档升级,并逐步与城市接轨一体。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农村地域广阔、居民居住分散,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农”始终没有摆脱最突出短板的状况。

  在2020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殊重要年份,如何把“三农”短板补齐,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也许有人会说,全年仅300多天,“三农”各项短板那么多,如何拉长补足?有的短板需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举措,否则基层如何发力?体系的完善、机制的健全是个长期过程,怎能指望一年内就实现?在有限时间内、用最有力举措,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方面关系,厘清长远任务和阶段任务、顶层设计与末端治理,增强补短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确不容易,但这是摆在各部门各级各地面前一道必须作答、也必须答好的考题。

  补“三农”短板,要科学评估、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地要认真梳理,找准“三农”短板中的短板、大项中的细项,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改善的问题,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中央部署的短板是根据全国面上情况梳理的,各地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短板也不尽一致,有的指标从全国来看是短板,但在一些地方已经达标,那就不是短板;有的指标从全国来看总体完成,但个别地方差距较大,那就还是短板。所以,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对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认真查找,突出重点。如果简单套用全国的短板去补,就可能会出现不是短板的重点补了、该补的却没补上的情况,就会影响全面小康的整体成色。

  补“三农”短板,要分类分层区别对待,不能“整齐划一拉平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自然禀赋差异,采取差别化举措,不必刻意追求“十个指头一般长”,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补短板是要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标的短板,不是补与现代化对标的短板,各地不能跨越发展阶段盲目攀比,既要保质量,也要防止吊高胃口。“三农”短板不可能短时期就尽善尽美满足所有需求和期盼,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拉长为“长板”,这是违背规律的,也是难以做到的。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时间节点一致,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目标,要坚决制止擅自加码,防止盲目攀比、拔苗助长。

  补“三农”短板,要汇聚合力强化攻坚,不能“按部就班慢挪窝”。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之年,各地各部门要做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补“三农”短板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头号任务和优先事项。解决“三农”问题绝不是单纯的“农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补短板的工作责任和政策举措,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努力形成补“三农”短板的强大合力。对于划出来的短板,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补上短板。要全力以赴补短板,财政再紧张,也不能紧“三农”,而是要尽着“三农”,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从必须办、办得了、办得好的短板补起;要齐心协力补短板,一年很短却能干很多事,14亿人万众一心协同作战,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发展伟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强化 农村工作会议 总体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