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今与昔 董孝琳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的大汶河畔,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月光和人心都很明亮,邻里之间和睦团结,村子里很多孝老敬亲的故事。
我的小学同桌是个女生,衣着干净利落,每天上学都带着轻松愉悦的笑容。同学的父母都是勤劳忠厚的本分人,尤其是她的妈妈,见着谁说话都笑意盈盈,勤慎端朴,落落大方,更是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利索。同学的爷爷喜欢读书,热爱书法,在大门上用正楷工工整整写了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每有一缕墨香伴着丝丝的栀子花香从小院中飘出。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同学的爷爷得了脑溢血从此卧床,由于同学的奶奶早已去世,照顾爷爷的重担便落在她们一家三口人的身上。擦身喂食,按摩清理,在此后六年中,同学的爷爷没有得过褥疮,去串门的街坊从来不曾闻到过卧床病人身上惯有的异味,有时同学的父亲为了生计要外出打工,照顾老人的重担便全落在了她和妈妈的身上。但母女二人从来没有厌烦过,寒来暑往,冬天要暖,夏日要凉。这种数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绝非易事,没有精诚的大孝断然难以做到。村里人纷纷称扬这种美德。后来学校表彰了我的同学,区里也给同学的妈妈发了一张“好儿媳”的奖状。
我还有一个男同学,父亲早逝,母亲腿有残疾,拄着拐杖勤俭持家供他和哥哥两人上学,他的哥哥大概是明白母亲的苦心和不易,学习异常认真刻苦,十年前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安顿好工作后立即就把母亲接到城市里生活,嘘寒问暖回报亲恩。很多这样的事情就在身边发生,自自然然,层出不穷。我还见过前后是邻居的两家人亲如一家,后邻家的媳妇一直义务照顾着前邻家的一位老太太。
这些人性的光芒,照亮了很多人前方的路,也为我的人生注入温情和力量。
外出求学十年,我上军校不久第一次回农村老家探亲,故乡于我仿佛一下子陌生了很多。首先是村子里的人明显少多了,家里的一位亲戚告诉我,现在有些本事的都去城里或镇上买房了,还有很多人撇下孩子外出打工。
亲戚陪我到坡里去走走,在往昔平整的田间地头上,蓦然间发现竟然多出来三五处简易的小房子,低矮的样子感觉很是受了委屈,在其中的一处小房子门口我见到了儿时我熟悉的一位大叔。我主动上前打招呼,但他并不想和我聊太多,抬眼确认过我是谁之后就一直垂下眼帘,盯着地面。走远了之后亲戚告诉我,大叔是被儿子和儿媳撵出来的,家里有八间大瓦房,是大叔半生辛劳盖起来的,儿媳进门后经常和婆婆发生冲突,儿子在一旁不敢多言,婆婆后来抑郁而亡,孤身一人的大叔更是被其嫌怨,无奈之下只好在自家地头上搭了一间小屋,一个人凑合着过,木讷中等待着死亡。亲戚说,另外的几处小房子都是如此,这种不孝的劣行就像传染病一样,有一个人病了,紧跟着周围一大片就被传染。这些老人的小房子有时一天只冒一次烟,意味着只吃一顿饭。
夜里,刚好是农历的十五,月亮虽然很大很圆,却让我颇为感伤,失去了记忆中的亮堂,如同远去了的孝亲敬老之风被荡去了一样。谁能再令曾经淳朴的乡风焕然一新呢?
孔子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圣人对大同之世的理解和热望,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传统美德。公序良俗要靠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歪风邪气也要靠大家一起去抵挡,因为我们终将老去,曾经给予这个世界的,无论是温暖还是冰凉,假以时日,换一个模样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人者人恒利之,是古圣先哲们早就发现了的人生至理。古往今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性中璀璨的光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06/34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