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大院士的“小院情结”


  “你看看我这个苗子出什么问题了?”天还没亮,一位农民急匆匆走进村里的一处院子,急切地询问在这里长期蹲点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

  这是发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科技小院里的寻常一幕。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在这里诞生以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和一届届的学子,在科技小院里生活、工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成为农民的自家人,跟他们一起来解决种植问题。

  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自2009年至今,这种创新性的农业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了121个科技小院,并且正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它的创立者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

  到农民中间去

  据一项统计显示,每年国内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其中在农业上使用的只有40%,而能够产生效益的仅有16%,而国外至少50%~60%。这意味着,超8成以上的成果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如何让先进的农业科技落地,这正是科技小院发起的初衷。

  如何突破农技推广的“最后一米”?张福锁的回答是:到农民中间去。

  2009年,张福锁院士果断带领学科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开始了与农民零距离地接触。

  团队成员深入群众当中开展生产调查、抓准生产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逐渐与农民熟悉后,团队人员开始发动村里的种地能手,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民田间学校。师生和学员在实践中一边干一边学,探讨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小院为圆心向外快速传播推广,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科技小院落地曲周以后,在张福锁的带领下,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和学子一茬接着一茬干,这一干就是10年,一个县的农业也就此悄然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科技小院在曲周引进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玉米机械追肥、小麦水氮后移等25项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当地农户的作物产量和氮肥生产效率最初仅为高产高效试验基地的63%和57%,科技小院入住五年后,曲周农民农业知识水平大幅提高,农户高产实现率达到90%以上。

  2009至2014年,全县粮食单产实现了试验基地产量水平的79.6%,全县粮食总产增长了37%,养分效率提高2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了79%,曲周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三位一体”“四零”服务

  科技小院长期驻扎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企业和政府“零距离”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新模式,实现了对广大农户的“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

  张福锁说,当前农业生产存在三大脱节。第一个是农民需要科技人员,但找不到他们,所以科技人员跟农民脱节;第二个是农业生产与产业需要科学技术、需要科研,但是真正满足生产与产业的科研是不够的,所以科研跟生产需求脱节;第三个是我们需要热爱农业、有情怀的农业人才,但是每年七八百万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真正有实践技能、有“三农”情怀的人太少,所以人才培养跟社会需求是脱节的。

  科技小院探寻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思路、高等教育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科技小院设立在农民身边,农民随时可以来找,师生随时可以下到地里去。科技小院把培养人才的学校搬到田间、搬到农村,团队住在村里面,深入生产一线贴近实际开展生产调查、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

  张福锁介绍,当前,科技小院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三分之一是中国农业大学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在运行,三分之一是各地农业大学的合作伙伴组织学生运行,三分之一是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运行。

  据统计,科技小院模式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体系, 10年里,先后与23个省份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21个覆盖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水稻、甘蓝、棉花、黄瓜、苹果、梨、葡萄、西瓜、辣椒、香蕉、樱桃番茄、芒果、枣、番茄、大蒜、菠萝、苹果等45个作物产业的科技小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粮食 玉米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