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稻大产业好吃“小”目标


罗锡文院士介绍,水稻生产机械化包括水田耕整、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水稻收获、稻谷干燥等五个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目前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最低。罗锡文院士及其团队对五个环节的技术和机具都进行了革新,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各地推广应用表明,新技术和新机具不仅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且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和产量。

在水稻生产诸环节中,种植是农艺最复杂、用工最多、全程机械化实现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决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难题,过去10余年,在罗锡文的带领下,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机械化直播提供了一批先进机具,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多个省份获得了高产纪录,带动一批农学专家和农机专家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水稻精量穴播技术具有不育秧、不移栽,省工、节本、高效等优点,且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盖等环节,能大大节省肥料用量。

不少农资企业也积极投入稻作机械化研究和推广之中。记者了解到,早在5年前,住商肥料(中国)企业集团就在四川、湖南、江西等水稻主产区,联合久保田、井关等先进稻作机械厂家,开展水稻插秧、施肥一体化作业技术推广,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大米好吃离不开好肥

水稻产业大发展,农资支持要跟上。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这一水稻产业最高交流平台的肥料行业独家冠名支持单位———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在论坛上展示了其无间稻系列水稻专用肥产品成果。拉多美总裁杨进昌表示,肥料企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呼应,以农产品品质提升为目标。水稻高产和优质齐头并进,既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需求侧消费升级的时势使然。

杨进昌在产业高峰分论坛上介绍了新型肥料增效剂在水稻中的应用情况。他表示,拉多美将借此契机与更多专家合作,邀请相关院士加入拉多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阵营,协力通过良种、良肥、良法推动中国水稻产业走向世界。提高水稻产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化肥企业同样承载着担当。

水稻增产提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好品种,还要有好的栽培管理配套,用肥无疑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当下,中国土壤地力下降,农产品增产提质难度升级。如何选用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补充水稻所需营养的同时改善土壤条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拉多美与华南农业大学、浙江氮肥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发长效水稻专用肥,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肥料助剂研究所等共同研发肥料可降解包膜技术,并依托腐植酸钾复合肥生产技术,研发养土、增产、提质的绿色环保肥料。以拉多美和浙江氮肥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新型肥料增效剂CP为例,采用CP增效技术,可减少20%的氮肥施用,并助水稻增产10%以上。根据2015年农垦科学院的试验,氮肥用量减少25%,水稻增产26%;在氮肥减少20%的基础上再减少20%的磷,水稻也不减产。同时,CP增效技术可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到12%左右,提升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食味,还能适当提高脂肪酸含量,改善大米口感。

育种必须“鸟枪换炮”

水稻育种创新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核心,对提升中国水稻产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粮食危机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培育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是育种学家长期奋斗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表示,传统育种方式要向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向转变,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有助于打造理想水稻株型。“目前中国水稻平均亩产400~500公斤,如果能达到800~900公斤,就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华智分子育种平台总监肖金华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志强都认为,植物育种创新主要在于育种方法的创新、育种新材料的发现与创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粳稻 品种 粳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