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稻田里的供给侧改革样本:中化侧深施肥技术推广结硕果


    眼下,中国最大的粮仓黑龙江垦区进入了插秧季节。承包了400亩稻田的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第四管理区种地大户张锡成,今年显得格外轻松,刚买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稻田里欢快地奔跑,100米长的地块,三五分钟就跑个来回。“一台机器一天能种40亩,而且施肥插秧一次完成,用肥量还减了,可省事儿了!”
    在建三江管理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以其突出的节肥、省工和增产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种粮大户的青睐,推广面积爆发式增长。在5月15日举行的中化侧深施肥插秧现场会上,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长张宝林这样评价:侧深施肥是水稻种植管理方式的一次革命,中化化肥在建三江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使得这项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黑龙江七星农场中化侧深施肥插秧现场

    据统计,2015年中化化肥联合建三江管理局推广侧深施肥面积4000亩,2016年迅速攀升至17万亩,而今年,这一数字更是激增到140万亩,速度堪称惊人。

一减一增“两本账”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大,但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施肥量偏大、利用率偏低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户,不但增加了成本,还导致了日趋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所在。
    而在拥有1000万亩水稻的建三江地区,作为中国大农业的代表,这里的农民对节本增效的需求更为急迫。
    侧深施肥与常规种植有何不同,为何能赢得大户点赞?中化化肥黑龙江分公司农化服务部经理丁亮解释说,水稻侧深施肥是在精准插秧的同时,在距水稻秧苗根部3-5厘米且深度为5厘米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精准施肥技术,肥料以条状集中施于耕层。

    张锡成今年是第一次采用侧深施肥,他算了两笔账,一笔是人工账,一笔是肥料账。从人工方面来说,按照常规种植模式,水稻一生要施1次基肥、2次分蘖肥、1次穗肥,采用侧深施肥之后,前3次施肥合并为1次,整个生长周期压缩为2次施肥即可。“现在一个人工一天要三四百元呢。”从肥料投入来看,节肥量同样非常可观。“就拿一晌(合15 亩)地来算吧,以前大约要1000斤,现在900斤就差不多了。”
    如果说张锡成因为是刚开始采用侧深施肥 只能算节约成本的“减法账”,那么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农民闫大明采用这一技术已有三年,他算了一笔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加法账”。
    闫大明承包有150亩稻田,用了侧深施肥技术后,他发现,亩产由过去的1100斤增加到1200斤,而且水稻返青快、分蘖快,后期的无效穗非常少。“水稻价格一般每斤1.45元左右,我能卖到1.49元以上,就是因为籽粒饱满,出米率高,收购商愿意高价买。”闫大明说,他购买的侧深施肥插秧机扣除补贴后花费了7万元,只用两三年,就可以收回购置机器的成本。

稻田里的“革命”

    农民们算的是经济账,其实,侧深施肥带来的还有无法计算的环保效益,而这也是当下正在推进中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焦点。
    中化化肥副总经理毛峰说,在黑龙江以至全国很多稻区,常见的水稻种植模式都是先整地、上水、施肥、泡田,然后再把水排掉插秧,带来大量的肥料流失,不仅浪费,更造成污染。改用侧深施肥之后,插秧与施肥同步,不必施肥后排水,杜绝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这一漏洞。
    非但如此,传统的施肥方式都是人工撒施,肥料停留在稻田表面,肥料利用率很低。侧深施肥将肥料埋置在耕层之中,提升了水稻根部养分供应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长和吸收养分。

中化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基地

    “水稻侧深施肥有四大优势: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提质增效和有利于环保。”毛峰总结说,根据中化化肥与建三江管理局多年来的跟踪试验,自2015年起,中化化肥在建三江管理区15个农场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施用中化水稻侧深专用肥,水稻长势更好,水稻株高、分蘖等比常规施肥都高,亩增产超过7%,达到肥料减施10%水稻不减产的效果。经测算,施用水稻侧深肥,农户每亩增收超过12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深施 水稻 化肥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