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东北玉米收购量大减4800万吨收储制度改革行至关键点


  实施一年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进入5月后迎来了新的挑战:一面是玉米价格下跌严重,收购期如何应对?一面是去年10月份被暂停的国家政策性玉米销售即将开闸,收储制度改革面临新考验。

  4月24日,农业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据国家粮食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23日,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9953.3万吨,同比减少4831.6万吨;在价格方面,农业部监测东北农户地头出售价格同比跌幅超过20%,今年1月下旬到2月下旬价格最低跌至每斤0.63元左右(14%水分)。

  按照上述农业部公开的数据,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同比减少了48.5%,这个比例有些出人意外。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去年中国玉米种植调减约3000万亩,其中东北减少种植2000万亩左右,这些种植面积的玉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除去因种植规模缩减产生的影响,实际上3000多万吨的减少量也是不小的数字。此外可能的原因是,东北地区实施“临储制度”时,外省市为套取补贴运往东北充当了一部分储粮。现在的市场收购形式是市场定价,全国一盘棋,这就打掉了一部分套取补贴的不合理调运和不合理收储。在价格下跌,收购量锐减的形势下,关键是稳定生产,保护农民合理利益。

  一位接近农业部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5月份开始,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在目前的玉米价格水平下,种粮户如果能够承受得住,说明收储制度改革是一个成熟的操作。如果“市场收购+补贴”的改革今年进展顺利,此后新的玉米收储方式将成为常态化。5月份收购期结束后政策性玉米销售(向社会拍卖国家储备的粮食)将开启,今年拍卖的应该是2015年的储备粮食,存量粮的放出会对玉米价格形成挤压效应,最终决定销量。

  玉米收购量价齐跌

  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9953.3万吨,同比减少4831.6万吨;与2013、2014两年同期平均收购量相比,减少435万吨;其中,中储粮、中粮、中航三家央企累计收购3056.2万吨,占总收购量的30.7%。

  王秀东向经济观察报分析称,收购量锐减的原因是,东北地区减少种植面积的玉米产量,加上东北地区由临储制度转为市场定价,打掉了一部分套取补贴的不合理调运和不合理收储。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发改委”)、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唐珂说,从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市场购销平稳有序,初步形成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激活了加工、流通、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改革取得了成效。近期农业部正在组织专家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行系统评估。

  而今年中国将继续深化收储制度改革。发改委3月23日消息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有关部署,2017年中国将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同时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北三省一区均已建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增强银行放贷信心和贷款投放力度,帮助地方粮食企业增信和提高抗风险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部门在加大东北运力调度倾斜的基础上,优先保证东北玉米外运。

  改革走到关键节点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告诉经济观察报,面对玉米收储制度等农产品结构性改革,从中国要稳定粮食生产、供给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握最低的安全线。所以,农业部和发改委一直在编写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两区建设,这是为保证粮食供给的打底线措施。这意味着,中国的相关政策已经在行动了。

  4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还不牢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仍然艰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食 数据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