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南方葡萄不再冬眠


“看这个枝上,这些结痕是夏天摘头茬葡萄留下的,这些还长着的,是二茬冬葡萄,很快就可以收获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双季葡萄基地,谢太理研究员顺着正在生长的葡萄枝条给记者讲解。这是广西最早种植的一年两收葡萄基地,从2004年的第一茬开始,每年都可以收两茬果,至今已结果26茬。2005年-2015年,广西累计推广应用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面积100万亩以上。
  在记者的印象中,葡萄一年只可以收一季,在收获后要剪枝冬眠。一年两收不冬眠的葡萄怎么实现的呢?又需要哪些配套的技术?推广效果和前景如何?十几年来,广西农科院院长白先进的团队围绕一年两收葡萄进行了系统攻关。
  打破南方不宜种葡萄观点
  长期以来中国的葡萄专家都认为广西等南方地区不适宜葡萄栽培,当时主要困难是:南亚热带地区冬季低温不能满足葡萄打破休眠对低温的需求,春季萌芽难;葡萄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防治难;成熟期昼夜温差小,果实着色难三大难题。几十年前,老师在课堂上讲广西不适宜种葡萄,那时的白先进就萌生了投身葡萄科研的想法。
  20世纪80年代,在广西柑橘研究所工作之余,白先进开启了葡萄科研的实践。偶然一次机会,他看到所里一位老专家种了两个葡萄品种,便讨要了几段枝条回家种植,第二年就有一株结了果。逐渐掌握了葡萄的生长规律和技术后,1986年,白先进与两位同事自筹资金6900元,在桂林市郊承租了一块地,并从北京引进10万根巨峰葡萄芽条,培育葡萄幼苗。1987年,他组织几个科技人员创办了桂林市南方葡萄研究所,引进巨峰葡萄系列品种39个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90年代初听说有台湾客商在广东、深圳等地尝试葡萄一年两收种植。“这怎么可能?”白先进脑子里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从1992年一直跟踪观察,发现最终都先后失败离开了。
  2002年,白先进去台湾交流考察,辗转反复找到了当年来大陆尝试一年两收葡萄种植的台湾客商,交流之后,两个人决定到广西再尝试一次,台湾客商提供技术支撑,白先进负责根据广西气候条件协调试验各项方案。
  从2003年开始种植试验,到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短短三年就让一年两收葡萄在广西落地生根。如今,站在广西农科院双季葡萄基地里,看着葡萄树苍劲有力的枝干和葡萄架斑驳的锈迹,依稀能感受到当年试验的火热场景。
  破解葡萄一年两收的关键
  “小面积的试验成功才刚是开端,还会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白先进说,如何在“多品种、多区域、多面积”上实现多模式集成技术的突破,是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不断攻克完善的科研难题。在篱架、双篱架栽培条件下,新梢近似直立生长,营养生长旺,二茬果花芽分化难;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冷暖变化大,果实成熟难等难题不断出现。
  在试验基地,记者看到有一定面积的葡萄上搭起了钢架,钢架上覆盖上了薄膜,而另外的部分却依然是露天种植。站在一旁的广西农科院研究员文仁德说:“这是避雨栽培试验,观察覆膜避雨对降低葡萄病害发生的效果。”
  避雨栽培只是一年两收葡萄栽培数十项技术之一。项目组发明了南方葡萄篱架栽培模式下促花方法,使葡萄休眠芽在完全没有接受低温的夏季萌发,当年开启并完成第二个生长季。创新发明了“两代同堂”“两代不同堂”“延后一年两收”等多项新技术。研究提出了两收栽培修剪合适的催芽剂、催芽技术和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两季果催芽准确时间,避开了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冬季寒流伤害,解决了果实不易正常成熟的难题。发现了南方葡萄生育期比北方短、花芽分化进程快、叶片衰老也快的特点,创立了开启葡萄第二次生长更新衰老叶片、增加全年光合产量顺应葡萄生长发育规律的系统栽培技术及理论。
  这些技术解决了南方葡萄生产推广的难题。白先进说:“‘因冬季低温不能满足葡萄需冷量’这个南方葡萄产业最大障碍被攻破,充分发挥温光资源优势,在雨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秋冬季节多生产一季优质葡萄,同时,创新了多个品种的多种两收模式,实现南方葡萄周年供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品种 巨峰葡萄 衰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