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企的科技创新可从多方面着手展开。比如,随着科学平衡施肥的推进,如何平衡肥料中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的比例是目前肥料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添加微量元素,成为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之一。除此以外,如何解决肥料添加微量元素后的有效性,仍是目前肥料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比如,在肥料养分的形态创新方面,由于作物所需养分存在不同的形态,对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的养分配比,其形态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拿磷来说,近年来,国际上对磷的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中国目前主要使用正磷酸盐为磷源,而焦磷酸盐、聚磷酸盐也存在很多优于正磷酸盐的特点,特别是亚磷酸盐不仅可供给作物磷源,还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所以,通过养分形态及养分形态间相互配合的研究,来提高肥料的施用效果等,都可成为肥料创新的重要内容。
《农资导报》:随着化肥产业竞争逐步加剧,产品生产、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各式各样,部分企业也确实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了产业的发展。您认为当前肥料产业科技创新存在什么问题?影响中国肥料创新的因素有哪些?
白由路:毋庸讳言,当前肥料产业创新存在着对肥料概念没有充分把握、过分炒作概念、缺乏深入研究、无限延伸肥料功能等情况,显示出当前行业浮躁、踏实精神不足的问题。
在现代商品时代,肥料这个没有任何异议的概念变得极其复杂。肥料作为商品,需要消费者了解和认知,肥料企业的宣传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将肥料产品过分炒作,或用科学概念包装伪科学概念,蒙骗消费者现象屡见不鲜。将植物所有必需元素都说成是肥料养分,甚至将影响植物生长的所有因素都以“肥”来推销,市场出现了所谓的“氧肥”“光肥”“磁肥”,可能还会出现“量子肥”等匪夷所思的概念。是“创新”?是“炒作”?我从事了30多年的肥料科技工作,有些我也说不清楚。
这些年中国出现了很多新型肥料,但大多缺乏深入的机理研究,仅凭一些现象就认为是肥料的创新不科学。很多所谓的“创新”将不是肥料主要功能的现象认为是新发现,任意夸大肥料可能具有的一些次要功能,无限延伸了肥料的功能。
为了追求肥料品种的差异化,本是肥料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在中国被称为“卖点”。目前中国肥料的“卖点”大部分以肥料功能的外延为基本内容,如防病、杀虫、除草、抗旱、抗盐碱、抑制重金属等,反而把肥料最基本的功能——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淡化甚至忽略。
中国肥料产业竞争目前处于白热化阶段,浮躁情绪充斥着整个产业,“全国第一”“营养专家”“行业领导者”“领航者”等宣传无处不在。需要指出的是,肥料技术创新是需要的,但以“卖点”代替创新的发展模式,会把中国肥料技术创新引向歧途。
白由路,男,中共党员,1961年11月出生,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土壤学会肥料与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主编、《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网络信息》等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作物养分精准管理技术、3S技术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应用等,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星火科技三等奖二项、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主编有《测土施肥原理与技术》、《精准农业与土壤养分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实践》、《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应用》等著作10多部,撰写研究论文100多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2-01/26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