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发布《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后附专家解读)


建设草茂林丰、牧业发达、特色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

着眼统筹调、适度调、融合调,《意见》提出将北方农牧交错带建成草茂林丰、牧业发达、特色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努力做到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互补互促、农民增收与区域发展同步推进。所谓草茂林丰,主要考虑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继草原牧区后的农区第二道生态屏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既能服务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又能更好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谓牧业发达,主要考虑这个区域一头连着农区、一头连着牧区,地域相连、产业互补,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区域内外产业一体化发展,变农牧交错为农牧融合。所谓特色高效,主要考虑该区域是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的适宜区域,关键是做大做强做精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实现品质有保障、产品有品牌、产业有效益。所谓资源循环,主要考虑农牧交错带最有条件、最为迫切推进循环发展,比如陕西延安“果沼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养畜建沼、因果定畜、果畜沼结合;辽宁朝阳高效节水农业推进模式,推广地膜覆盖机械穴播高产栽培等农业节水技术,实现了节水增产一举两得。考虑到建设现代生态农牧区,关键要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使得功能区的农户和地方政府保护生态有效益、不吃亏,建议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上统筹设计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一是优先把草牧业作为生态区的主导产业。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旱作农业或雨养农业的主要分布区,牧草植被有着广阔的生态适应性,同时在多年生牧草覆盖下土壤不易侵蚀,对季节性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要以发展高效草产业、高效低耗饲料业和草食畜牧业为核心,恢复和保护受损草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赢局面。

二是加大对生态农牧区利益补偿。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保护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建立区域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对耕地、水、生物等重要农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突出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把生产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的关系。

三是完善绿色生态导向的产业政策。农牧交错带农村经济基础差,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在该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不可避免的会与一些村民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矛盾,退耕还林还草必然使某些村民的耕地减少;封山育林、草场围栏封育也会影响村民的生活和能源问题。要以人为本,把解决好村民的收入问题放在首位,统筹安排好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制定鼓励发展二三产业的政策,利用财政、信贷等宏观经济手段积极推进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出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路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草原 蔬菜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