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发布《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后附专家解读)


为此,《意见》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做出了战略调整。在发展思路上,明确提出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推进减粮、增饲、强牧的顶层设计。在发展方式上,秉承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等基本原则,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休养生息农业。发展重点明确了减粮、增饲、强牧的推进举措。

这一系列发展路径的设计,无一不与牧草产业息息相关。减粮的目的是为牧草种植“腾地”,强牧、种养结合、草畜一体更是需要牧草的强力支撑。事实上,牧草是草食畜禽的“主粮”,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牧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

发展草牧业彰显区域本色

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的特点是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态十分脆弱,美国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本国半干旱区的保护工作,对开垦土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我国一些科研院所也在农牧交错带设立了科研站点。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证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理想利用模式是:在天然草地上合理放牧,在居民点周边等适宜地带种植多年生牧草或一年生饲草料作物,在河谷等适宜地带开垦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特色林果等,形成以草牧业为主,粮食产业为辅,特色小杂粮、蔬菜、林果等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和产品结构。

牧草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通过种植牧草,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牧草与其他作物的合理轮作或间作,可有效培肥土壤,显著改良土壤生态环境,这已得到严格的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推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实现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形成生产闭环,构建出更为稳定和良性循环的农田生态系统,持续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意见》提出减粮食、扩饲草,建基地、促研发,加强改良、增牛稳羊等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发展方略,必将切实推动交错带重现本色,担当起国家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与使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草原 蔬菜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