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建国初期解决吃饭问题,到现在建设小康社会化肥工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化肥工业加快转变方式,开启由大向强跨越征程的关键时期。中国化肥工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行业增幅加速换档,高速增长由中高速替代。结构调整带来阵痛,落后产能退出、企业转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十年成就世界化肥大国
回顾过去,中国化肥工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几乎空白,经过大力发展小型化肥企业,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小、中大型化肥企业的全面发展,大约用了6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化肥大国。走出了一条十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国化肥工业大力推进“调整结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行业综合能耗和三废排放率逐年降低,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总体实现了稳中求进的目标。2015年氮肥、磷肥、钾肥的产量分别达到4943.8万吨(折纯,下同)、2026.4万吨和612万吨,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氮肥2.7%,磷肥3.5%,钾肥56%。其中合成氨、尿素、磷铵产量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5%、41.6%和47%。化肥的消费量也平稳增长,2015年氮肥表观消费量达到3972.8万吨,磷肥1509.4万吨,钾肥1152万吨。氮肥、钾肥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8%和10.4%,磷肥基本持平。2015年,氮肥、磷肥出口量分别为996.3万吨和平543.1万吨,分别约占全球贸易量的30%,钾肥进口量达到561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近一倍。
五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从总量上说,中国化肥工业规模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是大而不强,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艰难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突显:
一是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基础肥料低端肥料产品占肥料比重过大,同质化竞争激烈,落后产品退出缓慢,全行业产能利用率目前仅达76%。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效专用肥料发展滞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肥料产品占比较低,不能满足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当前“零增长”的发展需要。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十二五”期间化肥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以氮肥企业为例,天然气气价、电价和运输价格相比2010年分别上升了56%、42%和6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相比2010年分别上涨了104%、32%、103%和107%。依托低成本构成的竞争力正在丧失。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基础化学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产品的价格,急速下滑,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萎缩。一方面,利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成本大幅增长,导致企业运营十分艰难,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化肥企业的平均规模比较小,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比较低,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较弱。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行业创新平台有待加强。行业发展的内升动力不足,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其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到创新能力不强这个核心问题上。
四是节能环保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新建企业最低标准要求,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水平较低,环保设施不够完善,治理难度较大。
五是农化服务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刚刚何才文副司长讲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希望化肥企业能够支持这个观点。我刚刚对何副司长讲,化肥行业从上到下完全支持农业部零增长的这种要求,因为我们知道过多使用化肥、不适量地使用化肥不仅是我们自身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带来长久的损害和污染。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企业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上缺乏创新,没有建立起与农业生产主体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化的农化服务体系,产品结构落后和农化服务不足,致使化肥利用率较低。当前的平均利用率氮肥协会统计只有3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夏洛特女士讲了,中国现在氮肥利用率只有28%,还不到33%,特别是她给出的数字:现在世界上平均使用化肥为每公顷115公斤,而中国则达到428公斤。这个差距相当大,这更反映我们的化肥效率低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1-01/26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