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农资政策中受人“诟病”的主要有三个问题,分别是:农资市场“多头”管理、农资综合直补不公和关税政策“漏洞”。
监管:多头管理弊病多
目前,农资行业主要由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采取多机构分段管理的模式。由于“多头”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追究责任,各部门互相扯皮、推诿,带来严重的市场监管漏洞。
近年来,农资市场出现一种怪相:“有的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大家都掺和”,而决定有没有人管的标准往往不是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是其中的利益。有好处可捞,往往你前脚来抽查,他后脚来检测,频繁检查,多次处罚;没有好处可捞,甚至要承担责任时,往往是质监推给工商,工商推给农业,最后不知道板子该打在谁身上。根除多头管理之弊,必须从划清部门职能开始。据了解,为解决食品监管多头管理带来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开始逐步调整部门职能分工,消除食品监管“模糊地带”。
建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一位领导表示,农资市场监管应该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从而解决多头管理带来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
补贴:种粮者未必得补贴
目前,中国农资综合直补是按照直接承包人承包的耕地面积给予补贴,一些从直接承包人手里租用耕地的农民却没有得到补贴。
笔者老家的一位大爷现住县城看护孙儿,家里承包的耕地早已交给邻居种植,但每年的农资补贴却直接打入他的存折。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速,一些种田大户耕种上百亩土地,但由于其中大部都是“领种”村民的,“领种”部分的农资直补却依旧由原承包户领取,这显然有失公允,也有悖国家减轻种粮农民负担、调动种粮积极的初衷。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整直补方式,在充分考虑全年预计农资价格变动可能对种粮农民发生的增支影响的同时,以“谁种粮谁享受补贴”为基本原则,按照交售粮食的数量和品质给予相应的补贴,让真正种田、种好田的农民享受补贴,鼓励种粮农民多产粮、产好粮。
关税:二元复合肥“漏网”了
今年,氯化铵、硫铵等肥料价格暴涨,其中主要原因是二元复合肥大量出口带动硫酸铵、氯化铵的需求大增。国际化肥市场对二元复合肥需求大增,又是因为我国旺季高额关税及其他限制性措施,抑制了磷铵、尿素、三元复合肥等肥料产品出口,而二元复合肥不在受限之列,成为漏网之鱼,着实“火”了一把。
某从事化肥国际贸易的经理认为,关税政策仅限制磷铵、尿素、三元复合肥出口,而允许二元复合肥出口,很难限制化肥大量出口,平抑国内化肥市场价格,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因为二元复合肥的磷可以来自磷酸一铵,氮可以来自氯化铵、硫铵等,当二元复合肥大量出口,带动一铵、硫铵等产品供不应求,进而造成磷铵、尿素等产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最终间接实现磷铵、尿素、三元复合肥等产品出口,导致关税限制出口的政策形同虚设。
建议:将二元复合肥也纳入关税限制之列,以避免磷铵、氮肥等产品变相无限制地出口,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价格,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当然,农资政策涉及面极其广泛,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我们不能苛求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但只要根据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拾遗补缺,修改完善,有关农资行业的政策就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9-20/21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