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渠道下沉:微利时代下的农资营销变局 _农资市场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层次、金字塔式的传统渠道营销模式,不仅失去价格竞争力,同时信息反馈滞后、假劣现象突出、窜货现象严重等弊端也日益凸显。很多农资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将渠道下沉,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市场控制力,一场关于渠道模式的变革正在农资行业悄然推进。

  流通渠道下沉可以有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节约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终端农户,增强企业的市场控制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压缩假劣农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根源:新竞争时代的内在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大环境改变是推进企业不断调整和创新销售模式的根源之一。目前,由于总体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而随着农资门槛的放开,物流、信息等技术和条件的成熟,市场越来越透明,农资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流通环节,加强渠道整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选择渠道下沉的根本目的。

  同时,终端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成为渠道下沉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目前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种植大户、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他们用肥需求一般较大,且往往会选择直接从厂家或大流通商进货,以获取优惠价格;而厂家或经销商也将这部分人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天脊集团济宁分公司总经理索利军就曾跟记者聊到,之前山东某地有十几个种植大户专门找他采购化肥,而且还带着会计过去,要求降价300元/吨。他表示这件事对他震撼很大,不仅表明终端市场的强势,同时中间也蕴藏着生产厂家可利用的巨大商机。

  渠道下沉也是企业增强渠道控制力的需要。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销顾问麦子逊认为,目前市场流通不畅,主要源于中间流通环节太多以及终端市场信心不足,企业要想疏通渠道,应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并且从终端开始,全方位掌控市场信息,增加渠道控制力,这也将利于减少市场假劣农资,净化市场。对此,金华市金土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设表示,销售渠道下沉,将是未来农资营销模式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探索:农资营销顺应大方向

  “关于渠道下沉,其实前些年已有企业进行探索了,有些得到了市场的肯定,有些失败了,有些则还在摸索,但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麦子逊分析认为,由于农资行业消费群体是广大的农民,他们往往更注重使用后的效果,对大企业的大品牌并不敏感,因此将渠道下沉,深入一线进行市场推广,让农民熟悉并认可本公司产品,是农资营销回归正确的方向。

  其实早在1999年,当农资流通渠道面临着改革阵痛的时候,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锡义就创立了农资“驻点直销”模式,可谓是对渠道下沉的重要探索。其要旨是:工商合作,驻点联销;选点布点,共打市场;产权货款,厂方所有;保利商家,守约结算。这种“驻点直销”模式不仅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也大大增强了企业对渠道控制力。此后,盐湖钾肥、贵州开磷等公司纷纷进行仿效,推进整个农资行业的营销创新。

  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相辅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推进的“直销+服务”一体化销售模式正在市场上展现旺盛的生命力。他介绍说,早在2002年成立之初,公司便开始尝试采用“直销”做推广,即把产品销售直接配送给网络终端的乡镇经销商,通过产品联销、共打市场、按时结算、风险完全由厂家承担、深入开展三级农化服务等方式,成功精简流通环节,形成厂商相互信任的合作联盟,不仅大幅让利给终端销售商和农民,也带动产品销量,为公司谋取最大利益。

  此外,一些大型生产厂家如安徽中盐红四方在河南武陟、息县、正阳等地尝试将销售重心下沉,产品直供乡镇经销商,初显成效;而一些大型农资流通商也结合企业自身,积极探索渠道下沉模式。临沂烟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圣表示,该公司正酝酿在一些地区开展小范围的直销,以控制更大的市场领地。

  难点:渠道重建面临多因素挑战

  尽管渠道下沉已成为营销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且农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难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钾肥 化肥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