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暴涨,金融何为?_农资市场


近来,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简称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却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大幅提价,目前的农资价格,已远非一个‘涨‘字可以形容,‘暴涨‘二字则更为贴切。

    来自基层供销社的普遍反映是:今年化肥涨价很厉害,涨幅在20%至60%。农药大多数品种价格也上涨了15%左右。受商品粮价格上涨的影响,种子的价格也较上年普遍上涨1元/公斤。

    涨价使农民种地投入的积极性受挫,在农业种植方面的投入出现了下降趋势。有些农民迫于化肥等农资涨价过猛,只有选择购买相对便宜的小型生产厂家生产的低含量肥料。涨价令一些地区出现农民持币待购现象,农资销售较往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尽管现在农民购买农资的渠道也很方便,基本上村村都有农资销售网点。一些地区的销售企业还采取送货上门、流动售卖、会员制等措施,方便农民购买。可是不少农资销售网点反映,他们虽然都备有充足的货物,但前往购买农资的农民寥寥无几。

    针对国内一些地区出现的农民‘惜购‘、少用化肥的局面,有专家提出,投入减少将影响到粮棉等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现象引发的负面影响在今年秋粮收成上可能会有所体现。因为化肥的涨价在夏粮播种后,夏粮的丰收并不意味着秋粮形势就能乐观。按照化肥增产作用推算,化肥使用量锐减1/3意味着粮食可能减产10%左右。。

    尽管今年国家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体现了国家对种粮农民的保护政策。但是,若按3月底的农资价格计算,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给农民的好处就有约五分之二被农资涨价格上涨抵消了,而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给农民的好处不仅不能抵消农资涨价而增加的支出,反而使上年的亩平现金收益减少了四分之一。大幅度上涨的农资价格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大打了折扣。

    有专家曾经计算过,大约35%-40%的粮食产量是由增施化肥取得的。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大爷对记者说:‘不给地施肥,等于是哄骗了它。你哄了它,它也会哄你,到时候肯定出不来你要的东西。这个道理老百姓都明白,但就是没办法。‘所以,许多农民担心投入太大,粮价上不去,索性放弃了种庄稼,选择外出打工。按照他们的话说:如今从地里刨不出收益了,不如出去打工。

    实际上,农资涨价是正常的,但是涨这么高是非常不正常的。而且,这对农资生产企业的影响也是致命的。毕竟,农资生产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终端用户农民,农资价格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自然投入和产出很难成比例。在农民不买或少买化肥的同时,国内化肥行业难以避免地会陷入一种‘有价无市‘的困境。如此一来,便会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是农资价格上涨,销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农民不接受,需求变成真空,于是生产复合肥的生产厂家只能压缩产量或者停产。这样一来生产成本还会再度增加,增加的成本还会转移到农户身上,又造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涨价导致的危机不仅限于农资行业本身,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其可能引发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农民切实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惠,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地增收、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政府保护农民种粮种菜,就应该从稳定农资价格入手。而稳定农资价格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比如,山东省农科院发明了一项技术,可以减少化肥投入50%。某镇引进并积极推广这种新技术,使得种2亩地的大棚,原需施用6000元到7000元的化肥,现在只需施用3000元的就可以了。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让农民乐于接受类似的新技术。二是完善现有农资价格管理体系和办法,确保农资价格稳定。比如,缩小化肥流通环节的进销差价率,明确批零环节各自的差价率。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四是继续落实促进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化肥生产用电、铁路运输实行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和免征铁路建设基金,通过控制农资生产和流通成本的上升来达到到抑制农资价格的上涨。

    总之,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要素,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等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所在。为了让好的农资产品‘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服务农业 ‘,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投资资本,应以实际行动来充分关心和支持农资行业的发展,力争化解一些因农资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贷款政策上向农资行业有所倾斜,积极帮助农资上市企业进行融资业务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种子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