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农业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督查组到贵州和四川检查农资打假情况时,多次听到基层农资打假工作人员反映农资质量检测费用高的问题。
他们反映,如果将化肥样品送到专业机构检测成分,一个样的检测费就要上千元,远远超出了县级农业执法部门的承受能力。现在市场上的复混肥品种多滥杂,一个县少说也有百八十个品种,按每个样1000元计算,每年送检100个样就是10万元。而在贵州,很多县级农业执法部门全年的办公经费尚不足10万元。
当前复合肥的专业检测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衡更是增加了送检费用。目前贵州省只有1家检测机构,在贵阳;而四川省仅有的3家,全部集中在成都。对县级农业执法部门来说,如果要送样,还要花上为数不少的一笔路费和食宿费。
问题不仅是费用,还有时间。成都市龙泉驿区就有执法人员反映:“现在检测一个复混肥样品,大概要20天才能拿到结果,而相关法规规定要在一周内做出回复,所以往往是结果出来了,又需要重新走一遍程序。”
由于化肥质量检测费用高,时间长,加上农业执法部门人力、财力有限,目前的基层农业执法人员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望闻问切”去判断真伪,通过外包装上是否有登记证号、使用范围是否规范等特征来辨认优劣,“如果不出现问题,抽样送检的很少”。然而在贵州听到的一个案件让记者感到:仅靠“望闻问切”,农资监管难以做实;而靠“事后追溯”,又往往是亡羊补牢。去冬以来钾肥价格高,有些不法生产商就用其他一些含钾材料替代。表面上看,这些复合肥包装规范,登记证号齐全,但农民使用后发现这些“复混肥”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会造成土壤板结。
农资质量安全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要加强农资质量监管,就必须跨过检测这道门槛。要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在目前情况下,给每个县甚至每个地区设立常规实验室、配置专业检测人员难度很大,那么,能不能先给县级农业执法部门配备一些类似于农残速测仪的农资速测设备呢?即使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起码可以给基层的农业执法人员提供一双“电子眼”,早发现苗头,早取样送检,不让假冒伪劣农资进入生产环节,不让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农,为农业增产和食品安全把好源头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5-4/20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