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行业 十年变革路正长_农资市场


9月27日,第四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暨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10年座谈会在北京如期召开。秋高气爽的北京迎来了全国近200位农资人,同时,多位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也应邀出席。

  在举国共庆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中国农资行业也迎来行业改革的辉煌10年。回望十年变革,梳理成长思路,中国农资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一场圆桌讨论中开始延伸。

  一份关于改革的报告

  上午9点,在《北京欢迎你》的欢快音乐中,与会代表纷纷入场。

  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农资专刊》主编曾峰代表中华合作时报开始向大会作《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十年媒体报告》。《农资专刊》作为创刊于行业改革之初的专业媒体,见证了十年改革的风云变化,也记录了行业成长的历史脚步。

  报告从改革背景到改革核心,从改革进程到改革成果,从一个媒体的视角将十年改革的人与事、得与失全景展现,如同一幅浓缩的行业改革画卷在会场展开。

  报告认为,在十年改革中,体制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本质性改革,体制改革的巨大力量最终推动了农资流通企业的涅槃重生。在农资系统尤其是供销社农资系统,从省级农资公司到地市级农资公司,乃至县级农资公司“一系列创造性的体制改革探索”,为农资流通企业的稳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在改革中,农资连锁成为农资流通企业经营业态的主体,农资连锁已经成为农资零售的主渠道。

  关于十年改革的成就,报告指出,十年化肥流通改革是一场渠道的改革,而渠道的改革加速了上游生产源头的改天换地。盘点十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肥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而化肥生产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基本与农业生产的需求保持同步。目前,我国化肥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从氮肥、磷肥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钾肥生产实现新的突破,中国化肥工业关键的跨越期就在这改革的十年。

  报告认为,十年改革是中国农资流通市场化加速形成的重要时期。十年来,以供销社农资企业为龙头的各种形式、各种体制的农资流通企业悄然崛起,农资流通行业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生机,经营主体、经营渠道、经营模式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无论从产业纵向发展还是在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联合上,农资流通产业都已经是“百花竞放”。在农资流通的大舞台上,供销社农资企业凭借自身的实力,终于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主渠道。在改革进程中,一批省级农资流通企业全面崛起,而遍及全国的区域农资流通企业以及星罗棋布的基层农资经销商,也从改革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市场竞争中开拓出企业成长的新天地。

  台上幻灯光影闪现,台下听者凝神屏息。在“与改革同行,与三农同在,与中国共辉煌”的结束语中,全场响起如潮掌声。

  荣誉属于所有农资人

  会上,论坛组委会公布并颁发了十年改革的贡献奖,全国农资界近百名个人及企业获得殊荣。在鲜花丛中,这些中国农资行业的中流砥柱满面春风,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整个行业赢得荣耀。

  浙江农资集团董事长郑军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郑军表示,改革十年,是农资人在市场浪潮中奋勇拼搏自我挑战的十年,是农资企业在现实考验中变革创新不断前进的十年,是农资行业在中国“三农”前沿开天辟地创造辉煌的十年。在改革中,浙农认准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率先通过改制找到了适应供销社农资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大胆探索,推动了供销社农资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坚持农资主业不动摇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以商补农,商农共兴”的和谐发展道路。郑军表示,在新一轮的改革大潮中,尽管政府的关心仍会无处不在,但市场化进程将更全面、更彻底。如果说前十年是我们选择市场,那后十年将是市场选择我们,如果说前十年可以靠改制赢得发展机遇,那后十年必将要靠资本运作获得市场领先的新天地。

  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董事长张永埔用一首填词《念奴娇》发表了他的获奖感言,这首激情澎湃、韵味十足的词激起全场掌声。改革十年来,黑龙江省供销社农资系统通过一系列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立足龙江,巩固东北,辐射全国”的稳健格局,实现了省社下属的两家农资公司比翼齐飞,在中国农资行业探索出一种广受关注的“两丰模式”。倍丰至今已形成了遍布全省的营销网络,在黑龙江省市场占有率达到60%左右,庆丰公司以及其骨干经销商在东三省市场份额已经占到40%以上。“金奖银杯,民夸最是,不把根丢弃。瞬间商海,捻来多少奇迹?”这不仅是这位老农资的肺腑之言,更是所有农资人情系三农、无言奋进的精神写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粮食 农业生产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