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内蒙古农资价格变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容忽视



  2000年后石油、煤炭等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成为推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的主导力量。由于是因为上游产品推动导致的价格上升,所以农资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刚性",短期内无法逆转,而且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普遍性带有深厚背景,所以一个地区或一个省份通过调控手段抑制价格上扬的难度空前加大,治理难觅效果。
  原材料推动的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的惠农政策,重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3年后农资价格上涨开始超越了农民的承受极限,很多农民以缩小生产规模来抵御农资价格上涨的冲击。生产规模的缩小,带来了对农资需求量的减少。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调空措施开始切实地发挥效果,农资过快上涨的势头到得到有效的抑制,到了2006年,农资价格重新趋于了稳定。
  2004年后,粮食、油料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扬,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加上国家各项增收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所以,此后主导农资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农民种粮积极转高所产生的对农资需求的旺盛。
  二、农资价格变化对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的影响
  1.农资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
  2006年内蒙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1996年上涨36.9%,比同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高16.5个百分点。2003年以前各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涨幅与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基本相等,2003年后两者的年环比涨幅逐渐拉大,2006年与2003年相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达到19.9%,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只上涨9.5%,两者相差10.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农民不得不压缩一定消费来维持必要的生产费用,由于农民消费受到抑制,所以增加了启动农村牧区消费品市场的难度。
  2.农资价高制约了农民增收
  从1996―2006年,内蒙古农牧民的增收很大程度受到了农资价格上涨偏快的影。2006年内蒙古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比1997年增长1.5倍,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5%,家庭经营支出比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幅度高72.4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支出的过快增长直接制约了纯收入的增长。据统计资料推算,从1996―2006年,内蒙古农牧民由于化肥、燃料、农膜等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农牧民平均每年人均多支出28元。按平均每户4口人推算,一年每个农民家庭平均要多支出110元左右,以弥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因农资价格上涨少收入近30元,影响每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个百分点的增幅。
  从这十年的情况看,不同时期农资价格的上涨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九五"时期(1996-2000)生产资料价格相对平稳,价格涨幅偏小,每年因为化肥、农用膜、燃料等价格的上涨,使每个农牧民家庭每年生产费用支出增加20元左右,从而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因农资价格上涨少收入5-6元。"十五"时期(2001―2005)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涨幅逐年加大。这5年中,每年因化肥、农用膜、燃料等价格上涨,使每个农牧民家庭每年多支出160元左右,从而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因农资价格上涨少收入40元左右,影响每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个百分点的增幅。特别是2004年后,农资价格涨幅达到了这十年来的顶峰,2005年因化肥、农用膜、燃料等价格上涨,使每个农牧民家庭每年多支出200元以上,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因农资价格上涨少收入50-60元,影响每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的增幅。进入"十一五"时期(2006―2010)生产资料价格再次转向平稳,涨幅由高转低,2006年因化肥、农用膜、燃料等价格上涨,使每个农牧民家庭每年多支出不到5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三、对今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及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判断
  1.农资总体价格将会呈现平稳略升趋向
  "十一五"后几年,内蒙古农资价格走势会承接2006年的平稳来势,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价格虽然还会有所上涨,但年环比涨幅趋于微小,基本维持在1-2%之间。今后抑制价格上扬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石油价格趋稳,甚至会出现价格下降的情况,成本推动农资涨价的力量会有所减弱;二是国家对农资流通领域的监管仍然不会放松,因此商贩通过不规范经营行为赚取超额利润的倾向会得到根本的抑制;三是通过这些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价位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农牧民可接受的限度,价格上升空间已经十分狭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资价格 化肥 种子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