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补贴补谁最合适?


面对居高不下的农资价格,国家发改委终于要给化肥企业取下“紧箍咒”了。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化肥价格调控机制的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指出,改革完善化肥价格调控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全面放开化肥价格;逐步取消国家对化肥生产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化肥供需平衡机制和对农民用肥进行直接补贴的利益保障长效机制。

  取消化肥限价,业界基本持赞同的态度,但具体把农资补贴补给谁,看法却不同。一些肥料企业一方面欢迎取消限价,另一方面却仍留恋于国家给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一些人士希望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把补贴投向农业科技方面;不少人则赞同对农民用肥进行直接补贴。究竟哪种做法更妥当呢?

  限价补贴难抑化肥价格长势

  多年来,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一直对尿素等主要农资实行“限价管制”,同时,政府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补贴农资生产企业,而且给予税收、用电、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限价+优惠政策+补贴”的政策是否限住了农资价格过快增长的势头呢?业内基本持否定看法。

  财政部农业司司长丁学东认为,限价补贴的办法已被事实证明走不通。“这个做法本身就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决定了不能限定商品价格。”他说:“第二个,对农资生产企业来说,限定价格我觉得也没有道理,为什么呢?它的上游产品,煤炭,石油,电力,都是耗能大户,耗资源大户,它的上游环节涨价涨得这么厉害,怎么能限价,从需求方面来讲,也不可能限价,因为已经供不应求,怎么能把价格限制住?这条路肯定走不通。”

  托福国际北京代表处助理贸易经理曹晓静认为,化肥行业的市场化方向是很正确的,放开价格和逐步取消对肥料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做法无可厚非。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而且企业就是企业,不能因为生产化肥就变得特殊。有人说对化肥企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是保护民族工业。曹晓静说,很多肥料企业是私企,保护这些企业实际上就是保护着这些老板去赚钱。

  企业是如何应对限价销售的“行政要求”呢?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的对策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索要政府补贴,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价销售量”。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有的化肥厂绕开限价政策,与中间商地下交易。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手索要政府补贴,一手私下卖高价肥”,一些农资企业的“两手策略”,实质上是利用价格“双轨制”的“寻租”行为。

  取消限价势在必行,但就在限价之下化肥价格节节攀升;取消了限价之后,化肥价格是不是会像脱缰野马狂奔不止呢?这又涉及到一个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问题。补贴农业科技就是一种说法。

  补给农业科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认为,给企业补贴许多专家已经否定,给农民实行农资直补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抬升农资价格,科技补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国家已经在种子、农机方面有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但农技补贴相对复杂,从中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出发,还需要一个过程。

  补贴农业科技之说的另一个原因是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财政部农业司的一位官员说,中国农业本身还没有现代化,污染水平已经达到了工业化水平了,现在江河湖海的污染一半以上来自农业,不是来自于工业。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当中,大概有效使用的不到一半,大部分是流失掉了,或者在土地里面,把土地给破坏了,国家补贴农民,就等于鼓励农民去使用农资和化肥,这与节能型社会,与环保型社会都是格格不入的。他认为补贴就要补少用化肥的技术,谁少用化肥,谁少消耗农资,就补贴谁。具体来说,以化肥为例的话,尽量补科学平衡施肥,就是说搞配方施肥。

  说起农业科技补贴,许多人把加强农业三站的建设当作是一个主要方面。

  “国家在农业补贴方面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希望能够把钱用在刀刃上。”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徐能海认为,技术补贴是农业补贴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现在紧要的是加快基层农技网络的恢复与建设,农技推广需要一个完善的通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粮食 农资价格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