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1500亿元农资市场呼唤现代物流


作为化肥使用大国,我国农民每年在化肥上的投入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一半以上。目前,化肥资源的区域布局非常不平衡,这就需要有效的流通渠道去满足农民的需求。但是,目前化肥的流通渠道分散混乱,经营者良莠不齐,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不断出现,农民饱受其害。
      农资市场能否货畅其流?农民怎样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对农资市场的现状十分关注,他们呼吁,加紧完善农资管理,培育和建立现代化的农资流通体系。
    
      事实上,自1998年我国开放农资流通领域以后,不仅国内最大的化肥供应商--中化集团所属的中化化肥公司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国内许多化肥生产企业都在重塑营销体系,一部分民营资本及个体工商业者也纷纷进入流通市场,使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社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目前,大部分基层供销社及地市以下农资公司相继解体、改制,原供销社系统的职工主动或被动离职后汇入了基层农资经营的“个体大军”。
    
      “作为连接化肥生产商和广大农民的化肥流通体系,其效率的高低、管理的优劣都将直接影响到终端化肥市场价格,并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的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业专家鲁成说。
    
      “流通体制的各自为战,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经营分散,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损害正当经营者合法权益现象普遍。”一位熟悉化肥流通市场的业内人士说,“另一个影响就是行业服务水平偏低,作为终端用户的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保证,极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2006年以前我国的化肥分销零售市场将对外资开放。瞄准我国农村市场的国外供应商及其它外资企业既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同时还有成熟先进的管理经验,早已开始了进入农资流通市场的准备工作。
    
      鲁成委员呼吁,农村和农资流通领域是全国大流通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500亿元的农资流通市场不能任由分散、混乱的格局继续下去。有关部门应当加紧完善农资市场物流体系,缩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理顺农资的流通渠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抓紧建立健全农资销售网络,同时派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农业服务。
    
      来自中化化肥的有关人士介绍说,中化化肥已在全国15个主要农业省份设立了分公司13家,分销中心130余家,直销店300余家,形成了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并且聘请农科院著名专家作为顾问,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组建中化农大研发中心,在农村设立中化农化服务站,开展农化服务活动。
    
      据悉,目前商务部正在酝酿大力扶持流通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它们通过现代、规范、高效的运营模式培育国际竞争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营销 种子 竞争能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