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巧解农资涨价难题(图)


 

尿素涨价,碳酸氢氨涨价,氯化钾涨价……从去年底至今,农资价格持续不断的涨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农民抱怨价格上涨太快,生产销售部门也大倒苦水——


   
在昌北货场,工人正在正在抓紧时间卸货 本报记者周霖摄

价格:借势而上

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2005年的农资市场价格上涨,是受到这两股力量撞击的结果。

大众化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主要原料是天然气、石油、煤炭、磷矿和钾矿。然而,去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的价格全面上扬,让化肥生产企业如坐针毡。此外,磷矿价格上涨了30%,钾矿价格每吨也上涨200元。

化肥生产成本大幅增长,企业又因为政府的限价政策,不能随意通过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使之得到充分化解,生产积极性受到制约。业内人士认为:利润是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关键,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直接影响到农资的供给量。运输能力紧张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供给。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黄光明总经理忧心地说:“我们的磷矿石主要来自云南和贵州,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后,运输能力十分紧张。由于原材料运不进来,企业一季度停产了20多天。目前,磷矿石储备量也仅够用一个星期。”

而在需求方面,受中央和省内一系列惠农政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农资的需求水涨船高。按照养分折算,今年我省化肥总需求将达100万吨,而省内化肥生产能力仅有50万吨,加上我省化肥淡季冬储量很小,无法弥补供求之间的差距。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加上其它因素,农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政府:调价护农

价值决定价格,但有关部门担心:如果完全任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农资价格,农民无法承受;如果政府维持原有限价水平,企业不愿生产,供求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又怕到时价格反而上涨更快,农民吃亏更大。

不涨不行,涨多了也不行。在市场机制之外,政府运行调控杠杆适当上调限价,在刺激供给的同时,抑制部分不合理需求,以避免供求缺口过大引发价格飚升,就成为当前有效维护农民利益的惟一选择。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对年产合成氨30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上调出厂指导价;其中,尿素出厂中准价从每吨1400元上调到1500元,并允许上浮10%。部分化解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就是促成此次化肥出厂指导价调整的关键因素。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江氨和二化两家省管企业尿素出厂中准价还可增加50元,出厂最高限价为1705元,比去年4月的每吨1540元高出165元。”

“去年4月,尿素市场零售价为每吨1620元;目前,已涨到1860元,高出240元。其中,出厂价的提升就达165元,占涨幅的绝大部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数字比较可以看出,今年的农资价格上涨,主要是国家为化解企业成本压力,刺激市场供给,而上调了出厂中准价。但调价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

措施:多管齐下

除了政府调控因素,剩余的上涨部分从何而来?

“一部分是运费上涨带来的,另一部分则是不规范的市场因素,如批发环节过多造成的”,这位负责人说:“对政府而言,农资价格调控要尽量抑制这些不规范因素;同时,从多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避免成本负担过多地转嫁到农民身上。”

有关测算显示:2004年,因农资价格上涨,我省农民早稻生产每亩增支14元,而来自各方面的补贴、税费减免以及粮价上涨带来的利益有172.19元之多。农资涨价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但今年,随着农资价格继续攀高,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月21日,省发改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价格检查力度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的公告》,宣布将在全省派出5个督导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价格检查。之后,省发改委又发出了《进一步加强化肥价格管理的通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尿素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